现在是 2024年03月29日

笔迹真经

分类: 

    1. 左留边大小与内外倾性有密切关系。左留边相对较大者外向、热情、善交际、轻松愉快、健谈,一般乐观向上。左留边相对较小者内向孤僻,不善交际,善于内省,思想感情较丰富。(在没有线格的白纸上书写的自然笔迹更容易判断。经统计男性左留边平均8.5毫米,女性左留边平均11毫米。)
    2. 行距大小与内外倾性也有明显的关系,行距较大著外倾,行距相对较小者内倾。
    3. 左留边大小与兴奋性有明显的关系。左留边大较大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左留边较小者则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消极而阴郁。
    4. 字体大小与有恒性有明显关系。字体较大者有恒员责,做事尽职尽责。字体较小者则可能缺乏奉公守法精神,缺乏责任感。
    5. 左留边与独立性有关。左留边越大越缺乏独立性,通常依赖、随群、附和。左留边越小越具有独立性,能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6. 字距大小与独立性有密切联系。字距越大,独立性越强,能不受社会舆论的束缚,能自作主张,字距越小则独立性越差,缺乏主见、附合众议。
    7. 对男性来说,字体大小与忧虑性有密切联系。字体越大,越易忧虑抑郁,烦恼自忧。易患得失,易沮丧悲观。字体越小则越安祥沉着,有自信心。
    8. 对男性来说,有留边大小与敏感性有关。右留边越大越理智着重现实,自恃其力。右留边越小则越敏感,感情用事。
    9. 字体大小与怀疑性有密切联系,尤其对男性来说,字体越大越多疑、刚恢、固执己见,不信任别人,字体越小则越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
    10. 字距大小与敢为性有关。尤其对男性说,字距越大越冒险敢为,少有顾忌,字距愈小则愈畏缩退怯,缺乏信心。
    11. 字距大小与忧虑有关。对男性来说,字距越大越易忧虑烦恼,字距越小越有自信心。
    12. 对女性来说,左留边大小与忧虑必表关。左留边越小越易沮丧悲观,自寻烦恼。左留边越大则越易充满信心,有安全感。
    13. 对女性言,字体大小与敢作性有关。但是字体越大反而内越是胆怯,字体越小反而有信心,敢作所为。
    14. 对女性而言,行距和字距的大小与聪慧性有关行为。行距和字距越大越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行距和字距越小则越聪明,富有才能,越善于抽象思维。  

笔迹真经(2)

    1. 左留边大小与内外倾性有密切关系。左留边相对较大者外向、热情、善交际、轻松愉快、健谈,一般乐观向上。左留边相对较小者内向孤僻,不善交际,善于内省,思想感情较丰富。(在没有线格的白纸上书写的自然笔迹更容易判断。经统计男性左留边平均8.5毫米,女性左留边平均11毫米。)
    2. 行距大小与内外倾性也有明显的关系,行距较大著外倾,行距相对较小者内倾。
    3. 左留边大小与兴奋性有明显的关系。左留边大较大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左留边较小者则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消极而阴郁。
    4. 字体大小与有恒性有明显关系。字体较大者有恒员责,做事尽职尽责。字体较小者则可能缺乏奉公守法精神,缺乏责任感。
    5. 左留边与独立性有关。左留边越大越缺乏独立性,通常依赖、随群、附和。左留边越小越具有独立性,能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6. 字距大小与独立性有密切联系。字距越大,独立性越强,能不受社会舆论的束缚,能自作主张,字距越小则独立性越差,缺乏主见、附合众议。
    7. 对男性来说,字体大小与忧虑性有密切联系。字体越大,越易忧虑抑郁,烦恼自忧。易患得失,易沮丧悲观。字体越小则越安祥沉着,有自信心。
    8. 对男性来说,有留边大小与敏感性有关。右留边越大越理智着重现实,自恃其力。右留边越小则越敏感,感情用事。
    9. 字体大小与怀疑性有密切联系,尤其对男性来说,字体越大越多疑、刚恢、固执己见,不信任别人,字体越小则越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
    10. 字距大小与敢为性有关。尤其对男性说,字距越大越冒险敢为,少有顾忌,字距愈小则愈畏缩退怯,缺乏信心。
    11. 字距大小与忧虑有关。对男性来说,字距越大越易忧虑烦恼,字距越小越有自信心。
    12. 对女性来说,左留边大小与忧虑必表关。左留边越小越易沮丧悲观,自寻烦恼。左留边越大则越易充满信心,有安全感。
    13. 对女性言,字体大小与敢作性有关。但是字体越大反而内越是胆怯,字体越小反而有信心,敢作所为。
    14. 对女性而言,行距和字距的大小与聪慧性有关行为。行距和字距越大越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行距和字距越小则越聪明,富有才能,越善于抽象思维。


笔迹线条特征的形成

    现代人都必须学会写字,字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写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与人交流。书法家还可以把写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来进行创作。作为艺术创作而写的书法字与作为日常思想记录与交流的字,有着明显不同的动机和效果。笔迹是一种可视的图形,因此有关论述笔迹的文章总把笔迹说成是在视觉控制下完成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从识字和学习字的结构来看的。字作为一个学习的对象,它有着标准的结构,这就需要学习者用眼睛去看,去记忆,并把它摹写下来,这就离不开视觉的参与。在笔迹心理鉴定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最能体现书写者个性心理的是笔迹中线条(即笔画)的力度和速度,而不是字的结构。因此书写者在书写时的视觉不作为笔迹心理鉴定所关注的重点。
   
    书写时线条的力度和速度没有什么规则可言,不需要视觉的参与和控制,是凭书写时的手感——手的主动触觉的把握。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大家按平时的手写习惯抄写、默写或听写一些意辩解并不连惯的文字,然后再闭上眼睛写字,结果就会发现每个人写出的字的结构和睁眼时写的字差异很大,而线条的力度、速度和形状却不论是睁眼时所写还是闭眼时所写均相同。
   
    在日常写字时我们必须要集中注意,回忆再现字的笔画结构,这是让他人和自己能够认识所写之字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线条就显得无关紧要,而让它放任自流。自己怎样习惯就怎样去进行,只有这样在写字时才感到轻松和熟练。写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劳动,它需要支出体力和脑力。因此,我们在写字时就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适应性,在笔迹线条的书写上按照已固定的模式进行,以节约脑力和体力的能量消耗,提高写字的效率。
   
    作为图形的认知、组成汉字的能力及手的运动机能的发展总的书写学习能力,是在儿童五六岁时成熟的。这个时期正是入小学之前。在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从字形、笔顺方面,可以看到幼儿特有的错误。笔顺方面常常是纵线比横线、斜线比直线、右侧比左侧、复杂部分比简单部分、线比点先写。从字形的错误来看,多有镜象文学和倒转文字。
   
    在书写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注意的是纠正笔顺规则和字形的错误,发展辨别字形、结构、正确模写、再现的能力,而让书写线条力的付出形式上保留了个性的特性。因为在书写线条的力度上本身并不需要标准的模式。因此儿童书写中线条的表现能够以自我中心动作思维而存在和发展。对书写者来说线条无意于传达任何意思,他人也不会去领会线条表示书写者的意思。对于线条本身书写者和人队都不把它作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种非社会性的动作。它完全按照书写者个人的习惯和适应性进行,尽管它是那样的自我中心,但它并不妨碍人与社会的交往,由于社会规则不对它进行干预,这种自我中心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宽容,享有充分的个性自由。

笔迹与内外向性格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杨国枢、林碧峰(1964)做过中文笔迹和人格的研究,结果表明,字体大小、字的潦草和字的境界这三个因素与内外倾之间存在相关,这种相关又因被试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大学女生,字体大小和字的境界与内外倾成负相关,字的潦草与内外倾正相关;而大学男生,只有字体大小可能与内外倾有负相关。该研究还表明字体大小、字的潦草、字的境界与神经质、焦虑、智力、攻击需要、条理需要、成就需要都存在一定相关,这种相关又常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香港大学的Chiu, K.M(1982)曾用心理测验测定被试者的人格类别,然后探讨圆珠笔写字时的笔压与书写者的人格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向型人书写时的笔压较轻,而内向型的人书写笔压较重。Rosenthal, D.A(1978)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外向和书写存在相关关系。可见,在书写与内外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尽管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看法(lester, et al, 1977),但研究方法的不同很可能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


笔迹学与书写心理学

    笔迹是书写运动的产物,而书写运动是出自于手、进而受人脑支配的。因此,西方心理学家认为笔迹是被传递到手指上的思想和意识,写字时的一笔一划都表达着书写者的性格、气质、情绪和潜能等心理特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陈仲庚先生在《人格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笔迹即脑迹”的看法。
   
    笔迹学(Graphology)正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书写笔迹,对书写者的人格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推测和解释。它的基本假设是:书写笔迹是人格特征的反映,是思想愿意的投射。事实上,笔迹属于人的一种外显行为,笔迹研究正是从外部的表现来推断人的内部心态。
   
    笔迹学与书写心理学(Psychology of handwriting)关系密切,但不完全相同。前者较注重书写产物的分析和研究,而后者更关心书写动作的研究,并使用严格分析的方法,应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精确的观察。香港大学的高尚仁先生在他的书写心理学研究中就是侧重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生理反应”的。实际上,书写动作与书写产物应该说是一致的。近些年来,笔迹学与书写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更多交*的内容,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可以说也是这种一致性的体现。

笔迹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从笔迹学的研究对象出发,笔迹学的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书写习惯的基础理论部分;书写习惯的规律特点部分;对于书写习惯规律特点的认识方法部分。
   
    书写习惯的基础理论部分,是运用马列主义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语言学、文字学有关的原理阐明书写活动的生理机制、书写习惯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书写习惯的特性及其形成的成因。
   
    书写习惯的规律特点部分,是综合运用文字学、书法学、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剖析各类笔迹的规律特点及其在构成书写习惯体系中的意义。
   
    对书写习惯规律特点的认识方法部分,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同一认定的系统理论,阐明收取笔迹鉴定样本的策略原则、笔迹鉴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鉴定伪装笔迹的特殊方法。
   
    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了笔迹学的完整体系,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第一部分是笔迹学的基础理论,是这门科学的纲;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部分;第三部分是应用技术部分。

笔迹分析的可*性问题

    笔迹学家一直在试图让人们相信,笔迹可以作为测量人格和能力及其它心理特征的有效工具。
   
    在Saudek(1929)的研究中,一些失去右手的人,用左手甚至脚或嘴来写字。Saudek发现,不管使用哪组肌肉,个人的书写总是基本相同的。Preyer(1928)的实验,右利手的成人被训练用左手写字,也得到同样结论。可以说,不同肌肉部部位的书写,都反映着同一个“脑迹”(brain-writing)。Land(1924)认为,这为事实证明,作为人格的显现,书写比测验更具优越性。
   
    确实,自然书写比测验提供的资料更少人为性,且便于分析。而且,由于书写可以从容地进行研究,它就比难于捕捉和记录的面部表情、姿势、步态更有利。
   
    人格特点表现于书写,可以由笔压、书写时间、肌肉紧张变化及其它心理生理指标来测验,这里指的是书写时的动态变化。笔迹形成后的分析和比较,有赖视觉判断的精确与否,当然也采用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Saudek在其研究中就利用了显微镜、压力板、移动相机。但是,如何把笔迹与书写者的原本人格特点建立直接的联系,这还是心理学和笔迹学中不易克服的一个难题。笔迹和书写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除非有合理的理论框架可以说明笔迹代表的人格特征如何,否则完成笔迹学的科学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高尚仁(1986)也说,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书写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只能确定“字如其人”的观点,却无法对“人如其字”提出可*的论证,故认为笔迹学“迄今还难登上科学殿堂”。比内则在八十多年前就预言“笔迹学是门未来科学(future sclence)”。
   
    笔迹诊断和笔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常引起人们的争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有支持性的(Galbraith, D., & Wilson, D.,1964; Keinan, G.et al, 1984; Sudano Rossetti, E., 1981),也有反对的(Furnham, A.et al, 1987; Ben-Shakhar, et al 1986; Lester, D.,et al, 1977)。Allpert, G.W.(1933)把这些归咎于笔迹学所使用的非科学化、非标准化的术语,认为在笔迹分析中常出现自相矛盾的措辞,以及含混不清的解释。
   
    面对一些批评,有些笔迹学家反驳道,书写研究比实验心理学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正如有的精神病学家不喜欢用标准化测验的方法来探查人格倾向一样,笔迹学家对细微模式的研究也未采用客观的探查(detection)。还有人坚持认为,,书写中所显露的许多意义只有在未来才能被证明是确实的、有效的,因为书写者的有些倾向目前尚处于潜在状态而只能被笔迹学家发现。
   
    不过,笔迹研究中的格式塔方法倒是颇有意义的。雅曼就曾认为,笔迹学对于书写细节的研究,就象读诗时对字母的研究。他确信,书写是一种“整体的和谐”。而有些对笔迹学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学家,总想找到书写的独特细节和独特的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因而他们的实验常得不到积极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想达到最合适的效度,就必须对整体的书写和整体的人格进行比较研究,这也正是当代笔迹学家在进行笔迹分析时总要强烈的一点。
   
    随着笔迹评估在人事选拔中应用越来越广,提高笔迹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就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Rafaeli,A.,& Drory, A.,(1988)提出了三条途径:(1)对成功的笔迹学家的实践进行调查分析,(2)对书写中的预测性特征进行认同(identify),(3)发展预测和标准量表。当然,这几种途径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加以检验。
   
    虽然很多笔迹学家都或多或少地依赖对书写的整体直觉印象,但现在看来,比较成功的做法常要运用手的实际运动的分析,速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其它一些对动作过程的直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因此,法律的、教育的、精神病学方面的研究者,以及心理学家自身,他们对于书写心理学的研究,就成了科学笔迹学发展的很必要的一部分。

笔迹与身体、生理状况

    Kanfer(1947)早已注意到桔核病、癌症和贫血症患者的字迹细弱且笔压失常,比较患者在患病前后的笔迹时,发现患病期间的笔迹显出笔压极轻、笔划欠勾,且有从圆形转变为棱角的倾向。Melcher(1920)也报告了他不仅发现不同人格的书写不同,还发现同一个人在正常状态和酒精作用状态下书写也不相同。可见,若从生理的观点来看,书写行为能够反映书写者的生理状况及身体功能方面的变化。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书写时的用笔压力可以反映书写者的活(vitality)和决断性(assertiveness)(Mendel,1947),以及一个人精力的充沛程度(Hammer,1958;Saudek,1954)。
   
    另外,对于书写在心理病理、心理诊断及心理治疗方面的应用也有过一些研究(immel,D.,& Wertheimer, M.,1966;Super, D.E.,)心理病理讨论的是心理失常者的症状的成因和过程,而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涉及的是心理测验和测量以及对病人如何治疗和使其康复的方法与步骤。国外的临庆观察及实验可以从笔迹探测患者心理症状的类别,同时也有把书写当作与绘画相同的一种艺术治疗(Art Therapy)为手段的。
   
    在对脑瘫痪病人的书写笔压方面的研究中,高尚仁(Kao,1981)发现游离症(athetoid)、痉挛症(spastics)患者与正常人在写字时的用力程度都有差别,而且笔压在字中的分布型态也彼此不同。类似的研究对于建立笔迹与书写者心理及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极有意义的。

 ͬ
王彪先生,长春周易专家,现任国际易学文化研究会吉林分会副会长,长春周易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