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月将之用
1、月将为太阳,为福德之神。
2、临干。
3、射宅。
4、空不为空(但实践中空就是空)。
5、龙德课是发用为太岁月将乘贵人。
6、天烦课是斗系日本,太阳加四仲。
7、太阳照武宜擒贼。
星光补毛兄的“月将”集句
《心印赋》:
“月将独为福德神,能除殃咎祸难侵,喜事能成忧事散,本命逢之见的真”。
“月将前支或后支,三位占来作此时,或进或退事多疑,退保无灾进喜期”。
注解;如子为月将,丑为前支,亥为后支,若逢之吉,逢进为有喜,逢退为无忧。
《六壬类聚》:
“月将乃幽冥之司,福德之神,在日为福,在辰为龙德,宅命光辉。临用、命皆吉。临元武贼必败,乘天空,空亡亦为光耀之象”。(其属为部、院、帯马为公卿,常、勾为大将)。
《寻源》:(乘白虎为权臣,乘太常为武职,乘朱雀为羽林,乘螣蛇为军骑)。
《云霄赋》:
“月将与地分高下,人元与贵神定其尊卑”。(星光)
六壬》运筹,因“时”起课,月将加时而设天地盘,进而推四课、发三传、布天将、遁旬(时)干,填生克名词,推算行年与本命而课成,再较量年月四时等信息,则吉凶休咎俱矣。余窃议,以“时”(空)为天极,天地盘为两仪,四课者象四象,地盘镇八方,八卦俱矣。三传乃天、地、人(八卦生万物),无不皆该。乃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精蕴也。
适见《六壬》之推演模型,已具易之义理与理、数、象、占于其中者。
再看由《六壬》之推演而产生的课体与《周易》之关系。
《六壬》以元首课、重审课、涉害课、遥克课、昴星课、伏吟课、返吟课、别责课、八专课,共九课为纲,推演随“时”就正,千变万化,皆以其九课为依据,称之为九宗门、九宗元或宗门九式。九式衍生六十四课为目,与《周易》之六十四卦相匹配。如下胪列:
元首课(后皆删‘课’字)统乾、重审统坤、知一统比、涉害统坎、遥克统睽、昴星统履、别责(卦体不明)、八专统同人、伏吟统艮、返吟统震、三光统贲、三阳统晋、三奇统豫、六仪统兑、时泰统泰、龙德统萃、官爵统益、富贵统大有、轩盖统升、铸印统鼎、斫轮统颐、引从统涣、亨通统渐、繁昌统咸、荣华统师、德庆统需、合欢统井、和美统丰、斩关统遁、闭口统谦、游子统观、三交统女后、、乱首(不明)、赘胥统旅、冲破统夬、淫失统既济、无淫统小畜、度厄统剥、无禄绝嗣统否、屯福统屯、侵害统损、刑伤统讼、二烦统明夷、天祸统大过、天狱统噬嗑、天寇统蹇、天网统蒙、魄化统蛊、三阴统中孚、龙战统离、死奇统未济、灾厄统归妹、殃咎统解、九丑统小过、鬼墓统困、励德统随、盘珠统大壮、全局统大畜、玄胎统家人、连珠统复、间传统巽、六纯统革、物类(不明)。
考诸书唯缺“临”、“无妄”、“恒”三卦所配课体不明。
3、课例阐《周易》义理
《六壬》的第一课叫元首课,如上所述它配《周易》六十四卦之乾卦。我们先以此课为例,看它是如何发挥易理的。
元首课说:“凡一上克下,余课无克,为元首课。象天。如君克臣,必顺其正,无动乱反常之理。为九宗之元,六十四课之首,故名元首。君占则有伊吕之臣、臣占必遇唐虞之君,常人占之万事顺利。大哉,元首。元亨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统乾之体,乃元吉第一课也。象曰:天地得位,品物咸新,事用君子,忧喜俱真……门庭喜溢,利见大人。如日辰、用神、年命、值旺相气乘吉将,更逢富贵、龙德、时太、三光、三阳、官爵、高盖吉课,有一助之则有乾之‘九五飞龙在天’云龙风虎相从‘大人’之象也”。
请再看统坤卦之象的重审课:
“凡一下贼上,余课无克,为重审课。象地……积善者庆,积不善者殃……至哉重审,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统坤之体也。象曰:顺天厚载,柔顺利贞……君子厚德,中道而行,则有坤‘六五黄裳元吉’之象也”。
六十四课目莫不如此发挥《周易》之义理。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又其《六壬》之门邪?
4、当《周易》万物之数
《六壬》由月将加占时起天地盘,布四课,发三传,而推演出九式。九式又衍生六十四课目,以配易卦(已如上述)。又由六十四课目中(各别课目)产生出“格”来(格即支卦),它们是:见机格(后略“格”字)、察微、缀瑕、蒿矢、弹射、虎视、冬蛇掩目、帷薄不修、独足、自任、自信、杜传、无依、无亲、解离、涉三渊、三阳、出三阳、出户、盈阳、变盈、入冥、凝阴、溟蒙、冥阴、悖戾、顾祖、极阴、时遁、励明、回明、转悖、断涧,大约三十三格。六十四课加三十三格,计九十七课格。《六壬》以九十七课格,而又统御七百二十课式。
这七百二十课式来源是:以六十花甲排日推演,则每日十二时,每时一课。其课体有60(花甲)(12(时支)=720课式。是《六壬》的最基本课式。七百二十课式分别是:一、贼克得始入105课,又重审115课,又元首118课。二、比用得52课,又知一29课。三、涉害63课,又见机9课,又察微2课,又缀瑕1课。四、遥克得蒿矢40课,又弹射25课,五、昴星得虎视4课,又冬蛇掩目12课。六、别责得9课。七、八专得16课。八、反吟得无依54课,又无亲6课。九、伏吟得不虞6课,又自任24课,自信9课,杜传21课。合之为七百二十之课体。
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十二月将、十二来方、60太岁、60本命、60行年,得720(122(月将、来方)(603(太岁、本命、行年)=22394880000个信息单位“当万物之数也”。更何况一课而兼数种课体,比比皆是者。
《六壬》以占时、三传、行年、本命、太岁、来方、日上、辰上、较量与日干支之关系,谓之十事。又有占时为先锋门;月将为值事门;日辰为外事门;三传为发端门;年命(即行年、本命)为变体门;参与岁月日时之星煞作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基本评断依据(此不赘述)。
所以《六壬大全》提要中说:“由干支而有四课,则亦两仪四象也,由发用而有三传,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以至六十四课莫不原本仪爻,盖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六壬》之学,符合“《易》以道阴阳”的理;体现《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数;契于《周易》仰观俯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象;适于《周易》问断决疑的占。是《周易》衍生的庞大体系,更高层次学(术)文。
三、《六壬》辨疑
《六壬》之学,为历代贤哲所喜爱,视为经典。据说明代禁习阴阳五行之学,而《六壬》为士大夫所独钟,习而用之,得以流传至今。古往今来代有著述,汗牛充栋。其论汪洋,均含精义。然亦因其年湮历久,历法之更替,时代之差异,或学者各秉师承,或独具见解,其论纷纭,莫衷一是者时有所见。譬如:论天乙贵人口诀;论旦贵暮贵(亦称昼贵夜贵或阳贵阴贵)口诀;贵人临昼夜时刻分界之起例;次如月将过宫之定日时之例;又次如涉害课式之起例,竟多见歧义。使人如坠云烟,弗知适从。亦可谓《壬》学三大疑团。
《六壬大全》提要中说:“惟是六壬所重莫过于天乙贵神,阴阳顺逆为吉凶所自出,如匠者准绳矩矱。而先天之德起于子,后天之德起于未,以五干德合神取贵,承学之士多未究其源……”。
就将其胪列,试以探讨,以就正于博览君子。
A:天乙贵神几多疑
(1)疑.天乙贵人口诀异同
a.《六壬视斯》说诀云: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永定贵人方。
查《六壬大占》如上说;《六壬卦课》亦如上说。
查命书《渊海子平》亦同上说。
b.《六壬类聚》口诀则如: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以上两诀所不同者一如“庚”字;一如“兼”字;次如一曰“马虎”,一曰“虎马”。学者皆当留意。2)疑.旦贵暮贵临干之异同
a.《大六壬心镜》说歌曰:“甲戊庚游大小吉,乙己神传昼夜分,丙丁早亥暮居酉,六辛常午复来寅,壬癸立处于已卯,不降天罡作贵人”。
并释之说:甲戊庚日旦治大吉<丑>,暮治小吉<未>;乙己日旦治神后<子>,暮治传送<申>;丙丁日旦治登明<亥>,暮治从魁<酉>;六辛日旦治胜光<午>,暮治功曹<寅>;壬癸日旦治太乙<巳>,暮治太冲<卯>”(地支本文作者加注)。
b.《大六壬探源》论旦贵说歌曰:甲羊戊庚牛,乙猴己鼠求,丙鸡丁猪位,壬兔癸蛇游,六辛逢虎上,阳贵日中俦。论暮贵:“甲牛戊庚羊,乙鼠己猴乡,丙猪丁鸡位,壬蛇癸兔藏,六辛逢午马,阴贵夜时当”。
c.《六壬视斯》说歌曰: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永定贵人方。
并释说:“日用上一字,夜用下一字。如甲戊日日占应用牛字,便从天盘丑上起贵人,是为阳贵。甲戊日夜占,应用羊字,便从天盘未上起贵人,是为阴贵……”。
查《六壬景右神定经》、《六壬大全》、《大六壬指南》同(a)说;《六壬类聚》、《六壬摘要》、《壬学琐记》及《六壬秘籍》皆宗(b)说;《六壬大占》和《大六壬金口诀》均从(c)说。
d.《河洛精蕴.贵人说》则云:“先天之坤在子,后天之坤在申。贵人者,甲与已合,皆以己所临之地而分阴阳二贵。阳(后缺‘贵’字,本文作者注),己在子,庚以后皆顺行,辰戌不临,午冲子不临,子不再临,而戊终于丑。阴贵,己在申,亦所以拱乎天罡也。其曰天乙贵人者,天乙一星,在紫微垣门外也。叶九升谓甲以己之所临为贵人,己以甲之所临为贵人,未确。与己同临子申者乙也,非甲也。俗诀甲戊牛羊,庚辛马虎者谬也”。看来江慎修先生亦有疑也,他似乎也未有说明白。
(3)疑.天将贵人临昼夜时刻分界异同
a.唐《大六壬心镜》“用昼夜长短分旦暮”,“以星没为旦(白天),用阳贵;星出为暮(晚上)用阴贵”。
b.《银河棹》“以子至已为阳时,用阴贵人;午至亥为阴时,用阳贵人”。
c.《六壬秘笈》“占时属于卯辰已午未申者为昼时用阳贵(即旦贵)属于酉戌亥子丑寅为夜时用阴贵(即暮贵)”。
有关旦暮贵人临昼夜时刻之分界,诸书大约有如上三种说法。
如上所述,我们得知:
天乙贵人口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甲戊庚牛羊……”。一种是:“甲戊兼牛羊……”。
旦贵暮贵临十干口诀则有:①甲羊戊庚牛……为阳贵(即旦贵),甲牛戊庚羊……为阴贵(暮贵);②甲戊庚日旦贵丑,暮贵未;③甲戊日旦贵牛,暮贵羊……;④庚辛日旦贵虎,暮贵马;⑤六辛日旦贵虎,暮贵马;⑥六辛日旦贵马,暮贵虎。
又可得知:天将贵人分别昼夜时刻分界异同,如上述三种情况。①星没为旦,用旦贵……;②子至已为阳用阴贵……;③卯至申为昼用旦贵……。
现在就让我们考辩有关天乙贵人诸异同之疑如下:
一辩:《六壬大全》提要中说“……按吴越春秋所载子胥之占,三月甲戌,时加鸡鸣,而以为青龙在酉,是甲日丑为阴贵也。范蠡石室之占,十二月戊寅,时加日出而亦为青龙临酉,功曹为腾蛇,是戊日丑为阳贵也”。
按:《提要》所说子胥、范蠡这两个课例,仔细思之,“青龙‘在’(临)酉”有误,推之应顺行在午、逆行在申。两“酉”字应作“午”字或“申”字才对。要么就是以子午分阴阳,而且必须是阳逆阴顺行天将,只有“丑加寅”一课,才有可能会有青龙临地盘“酉”宫的情况。思之终不解其意。本文只强调古例之“甲日丑为阴贵”、“戊日丑为阳贵”。学者于此亦可见一斑。
考上述课例,子胥、范蠡,是如何用贵运筹,有待研究商榷。
二辨:袁树珊说:“贵人有日夜之别,先察占时,旋转有顺逆之分,次观坐地。诸家议论略有异同,兹尊《协纪辨方》,庶可先后一贯”。
此说有理。
考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辨方》天乙贵人说:“蠡海集曰,天乙贵人当有阳贵阴贵之分。盖阳贵起于子而顺,阴贵起于申而逆,此神实得阴阳配合之和,故能为吉庆,可解凶厄也。阳贵以甲加子,甲与己合,所以己用子为贵人。以乙加丑,乙与庚合,所以庚用丑为贵人。以丙加寅,丙与辛合,所以辛用寅为贵人。以丁加卯,丁与壬合,所以壬用卯为贵人。辰为天罡,贵人不临。以戊加巳,戊与癸合,所以癸用巳为贵人。午冲子原不数。以己加未,己与甲合,所以甲用未为贵人。以庚加申,庚与乙合,所以乙用申为贵人,以辛加酉,辛与丙合,所以丙用酉为贵人。戌为河魁贵人不临。以壬加亥,壬与丁合,所以丁用亥为贵人。子原宫不数。以癸加丑,癸与戊合,所以戊用丑为贵人。此乃阳贵顺取也。且如阴贵,以甲加申,甲与己合,所以己用申为贵人,以乙加未,乙与庚合,所以庚用未为贵人。以丙加午,丙与辛合,所以辛用午为贵人。以丁加已,丁与壬合,所以壬用已为贵人。辰为天罡,贵人不临。以戊加卯,戊与癸合,所以癸用卯为贵人。寅冲申,原不数。以己加丑,己与甲合,所以甲用丑为贵人。以庚加子,庚与乙合,所以乙用子为贵人。以辛加亥,辛与丙合,所以丙用亥为贵人。戌为河魁,贵人不临。以壬加酉,壬与丁合,所以丁用酉为贵人。申原宫不数。以癸加未,癸与戊合,所以戊用未为贵人。此乃阴贵逆取也……”。
《星历考原》曰“……曹震圭阴阳顺逆倒置者,则世俗并如其说。考其根源,则以元女经有旦大吉,夕小吉之文故也。然其理良不可通。则亦未得以元女经有其文而可据信也。且大小二字易以淆伪。安知非浅学之人转以俗说,改攥元女经,遂传刻袭谬耶”?
又说:“其昼夜之分则或以卯酉为限,或以日出入为限,今考其义自当以日出入为定也”(见《协纪辨方》第811-351页)。
读者至此,已不难预知前贤所见之低昴。相信诸疑顿释,已经了然胸中吧!至于前述,天将贵人昼夜之分界,不待三辨已自明矣乎?
兹再将《考原》中所载天乙贵人口诀录于后,以为学者之矜式,殊不致指鹿为马尔。
天乙贵人歌曰: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
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阳贵歌曰:庚戊见牛甲在羊,乙猴己鼠丙鸡方,丁猪癸蛇壬是兔,
六辛逢虎贵为阳。
阴贵歌曰:甲贵阴牛庚戊羊,乙贵在鼠己猴乡,丙猪丁鸡辛遇马,
壬蛇癸兔属阴方。
B:月将过宫辨疑
月将者,太阳也。幽明之司,动静之机,祸福之柄。若入传为福不浅。月建运天道而左旋,月将禀天道而右转,是以左为天关,右为地轴……《六壬》以月将加时而设天地盘,尔后四课成,三传发。然诸书论月将过宫不同:
《六壬经纬》说:“正月在亥,二月在戌……”
《六壬探源》说:“每交中气,立即变更。正月雨水后在亥,二月春分后在戌……”
《六壬摘要》说:“其法于每月中气之前,本月节令之后,视月将出现之日支,定其阴阳。仿河图生成之数,阳从生数,阴从成数,因其数而起之,乃真月将也。如亥将而待雨水后,则太阳过后与寅不合,名落空,东西舛误,失顺时之道矣”。并举例说“正月建寅与亥将登明合,视立春后几日是亥,即月将出现之日支也。亥乃第六成数,即从本日起超六日,是辰。即以辰日亥时起亥将。二月……”渐近奇门超接之法。
考《景祐六壬神定经》只说正月征(登)明,二月天魁……无过宫须交中气之说。
如上述,使后学茫然,难以适从。
今试以辩之:
辨论一、《六壬琐记》说:“交月将之法,古书间有异同,然总在中气之后,或一日二日或三日五日不等,古人所用者恒气(注意‘恒气’本文作者按)每年二十四气匀派,而太阳行度有盈缩,未必恰于交中气之时过宫。况其过宫又限定于某宿某度,是以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之殊。今时宪书则以定气(注意‘定气’,本文作者按)为主,故太阳即于交中气之日时过‘宫’,便换月将。此正合天时之妙”。
这话的确有见识,学者思过半矣!
辨论二、考《钦定协纪辨方》日缠过宫论:“日缠每月中气过宫。雨水日缠亥宫初度,是为娵訾之次;春分日缠戌宫初度,是为降娄之次;谷雨日缠酉宫初度,是为大梁之次;小满日缠申宫初度,是为实沈之次;夏至日缠未宫初度,是为鹑首之次;大暑日缠午宫初度,是为鹑火之次;处暑日缠巳宫初度,是为鹑尾之次;秋分日缠辰宫初度,是为寿星之次;霜降日缠卯宫初度,是为大火之次;小雪日缠寅宫初度,是为析木之次;冬至日缠丑宫初度,是为星纪之次;大寒日缠子宫初度,是为元枵之次。故月将正月在亥、二月在戌、三月在酉、四月在申、五月在未、六月在午、七月在巳、八月在辰、九月在卯、十月在寅、十一月在丑、十二月在子。月建视节气,斗杓也。月将视中气,太阳也”。
C:古人起涉害课例之异同
《六壬》涉害课例,最难发用。当视所涉浅深,取为初传。清.四库全书《六壬大全》所载古歌甚是。惜与复等课柔辰刚日之说未能扫除。其附列《总钤》不合法者亦有十九课(前论涉害课数均已纠正之)。《指南》、《经纬》、《类聚》不论所涉深浅,但论所临孟仲,虽说简易,有失妙旨。《寻源》辗转抄袭,谬误益多。《粹言》略知其法,而所载之图,仍未更正。《说约》虽论所涉浅深,而专视十二宫中所藏人元。如寅中甲丙戌,未宫乙己丁之类,画蛇添足,尤难尽信。
为探讨明了起见录其古歌于下,
歌曰:涉害行来本家止,路途多克初传取,孟深仲浅季当休,复等柔辰刚日拟。
解释:“四课中或二上克下或二下贼上,而与本日之日干,或俱比,或俱不比,则就所克之处,由地盘涉归本家,以克多者为发用,其克若相等,则以在地盘四孟上者为发用。如无孟,则取仲上者为发用。如又无仲,则不取季上者。而阳日取干上神发用,阴日取支上神发用。中未传之取法,与元首、知一等课相同。”其旨甚明。并无支中所藏人元之说。
就连堪称易学大家的近人韦千里先生于此课例,亦有疏漏之处。
兹举韦君《六壬秘藉》涉害课之一例:
四月庚子日申将戌时(课式略),“按一课午庚,火克金,第三课戌子土克水,两课俱系上克下。庚金阳日,午戌亦皆阳神,是与日俱比。故以戌土,由所临之子位,历归本家,子一重克,至丑位,丑中有寄宫之癸水,又一克,次历寅卯辰已午未申酉,以至于本家戌位,俱无克。再以午火由所临之申位,历归本家,申金一重克,申中有寄宫之庚金,又一重克,(至酉又一重克,本文作者注加),至戌位,戌中有寄宫之辛金,又一重克,以次历亥子丑寅卯辰巳各位,以至于午之本家,俱无克。是戌土由子位,历至戌之本位,只有二重克,午火由申位历归午之本位,有四重克,午之涉害较深,故取以为用”。(见《秘藉》卷一入门篇第十七页)
此课取例确实的当。
然韦氏在其卷二课体篇,第四页中,又以“庚子日戌时申将”起例,则解其课曰:“涉害深浅相等,而无一在孟上,取仲上神发用,名察微格。”
同一月将日时起课,则断辞成两种格体,是疏忽?难道韦君也没搞明白么?
复观韦氏《秘藉》卷一入门补缀篇,第五十五页著有“十二支藏干”,即子中藏癸水、丑中藏已土辛金壬水……”韦氏亦有画蛇添足之嫌乎?
管见认为,涉害课由地盘涉历归本家,皆应以地支正五行相克及“入手法”中所载“甲课寅兮乙课辰,丙戊课巳不须论,丁己在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癸课原来丑宫坐,分明不用四正神”之寄干为用,至十二支所藏人元并不相涉也。譬如:寅加未,涉归本家,寅克未土为一重克,未中已土二重克也,……至丑土又一重克也,丑中所藏人元已土则不论克,盖因“丁‘寄’在未……”之故也。学者至此当有所悟,殊不致妄用三传灾福异也。
又起行年之法,诸书异同,当尊《大全》。
诸书又有误神为将,误将为神者;有以一昼一夜为一日辰,而用旦暮贵者;又有以夜半子时交换日辰而用贵人者等等,不一而已。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六壬、奇门、太乙皆本《周易》衍生之支流,然在三式中首推《六壬》光耀《易》宗。无论在义理,还是象占方面,都把《周易》发挥到相当高的水平。本人认为研其子而探其母,观其流而溯其源,用心“体悟”(刘大钧提字)亦不失为“阐发易学精蕴,贯通三才之道”(张岱年题词)之一门径。利用《六壬》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把时空关系溶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天人合一”的易学最高境界。(邢嘉临)
第一节 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端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的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空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和-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O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O”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的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义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某种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因此,在六壬书上说:“天一统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意思是说,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含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发生;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踪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物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物根本就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一、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到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和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着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存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
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一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的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彼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的东西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是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
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懂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
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
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质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便可以成立!
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以通过截取其在空间运动轨迹中的某一点,运用太极的时空和数理模型加以展开,并且仍然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
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
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这种自然规律往往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