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4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参法师讲金刚经(文字版)

[复制链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1#
发表于 2012-6-13 10:31: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2#
发表于 2012-6-13 10:30:38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501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五天第一部分
2009-6-20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妙行居士 陈乃宇等
    校勘:法藏法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隆般法师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这段经文昨天已经讲了,再重复一下啊。须菩提向佛表白啊,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闻到之后感到甚为希有,我能够信解,能够相信,也能够受持,这个不算困难啊。说要等到未来,佛灭度之后,过了五百年。那时候有众生。听到这个经,能够信,能够解,能够受持,那个人为第一希有啊。这个时候,咱们现在可不是一个五百年了啊,六个五百年了啊。那我们现在能够信,能够解,能够承认,能够领受,这就难了。咱们这会儿呢已经进入末世了,而那时候这个众生就没有四相。这个四相咱们讲的很多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这样说?要不着一切相,就是一切佛了。离一切相才明诸佛啊。所以成为佛者不执着,佛陀也。

    怎么说觉悟,觉悟就是明白了。他对任何事物不执着。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告诉须菩提。如是如是。佛赞叹须菩提说,你说的对,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若复有人,佛在重复。得闻是经,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人甚为希有。这又重复,说须菩提是声闻,因为在声闻来说还是执着于我相、人相、寿者相,他不利益众生,不敢发大心,就是执着,同时他又与佛说一切的法,一切法相,是真实的,不得有违背。就像我们那个专学戒律的,跟我们住禅堂的道友们可不一样啊。那他见一点一滴的违反戒律,不如法了,他那心那就揪起来了,过不去。那我们住禅堂的那些师父,根本无所谓的啦。就是我们没证得,这个心里的观念决然不同。我们虽然没证得,心里知道诸相皆是非相。所以佛跟须菩提说,你说的不错,一切佛就是如是,假使未来世。那只是五百世,咱们这已经两千多年,三千年了,六个五百世了。要能闻到金刚经不惊不怖不畏,没有意见,这个人甚为希有,不可思议。什么原因呢?何以故。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咱们现在学金刚经,口里说,我这儿说,你们在听,听完了跟你心合不合?你听到了要跟你心相结合,不要听归听,心里想归想,那有什么利益啊?那没利益。你听到了,就认为佛说的这是一个微妙甚深的法,不但不惊不畏啊,还能发心受持,还绝不退转,应当生这个心。

    所以佛又跟须菩提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所以金刚经是第一般若波罗蜜经,即非般若波罗蜜。就不让你执着,你不执着了,才是名第一般若波罗蜜。这个就告诉你要心、口、耳,我是心、口啊。你是心、耳,你耳朵听到,跟你心想的,要产生一致相,那听归听,心里想归心里想,那你听经有什么用处啊?也有用处啊,种个善根,种个福德,要想了生死得解脱做不到。所以,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每一事物都因为这三转:佛说第一波罗蜜是世间相,即非第一波罗蜜,是说密意了,这是出世间的证得相,是名第一波罗蜜呢,随缘吧,随世间的缘,还说第一般若波罗蜜。这叫三转啊。佛说一切法都经过三转的啊,一个随顺世间,一个即非世间,一个行菩萨道还于世间。

    以后佛又分别说:须菩提啊,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假使说:在歌利王割截我身体的时候,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一定生报复,生仇恨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没有报复心,没有这个不忍受的心,这是六度万行的忍度啊,非理相加的。那佛怎么能忍受呢,因为佛这个时候已经证得了般若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佛又重复说,假使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我一定起嗔恨心,起报复心,我没有啊,没有这个心啊。除此之外,须菩提又念过去,我做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啊,我在那个时间那五百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六度当中这个是忍辱度,忍受众生的侮辱,忍受一切的痛苦,但是必须都有般若的智慧,没有般若的智慧呢是忍受不了的。能够耐冤害,这叫耐冤害忍,人家非礼相加,侮辱我,诽谤我,加害于我,我能够忍受,能够忍受。这个时候就说明我没有四相,要有我相,人相,众生,寿者相,一定生烦恼,生嗔恨心,生报复心。又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能做得到?因为已经得到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没有忍与侮辱,般若波罗蜜什么都没有。

    般若波罗蜜大家前头学到了,是空意,所以才不执着,空什么呢,空掉一切烦恼,空掉一切执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啊,这是主要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习,学了就要做啊!就是人家要非礼相加,忍受啊!无论多大痛苦,我们都认识到这是假的,这是空的,你要把它看成空的,随时看一切法空,把你的肉体看成空的,能忍受痛苦。咱们现在还做不到,但是咱们练习,向这方面发展,我们经常有病苦,不如意的事太多了。每位道友回想回想吧,你这一年当中,有好多好多不如意的事,就是一天当中,你都有好多好多不如意事,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不与这些个烦恼,不随你的心愿的事,你就念哪,假的,空的,过去就没有了,因为我们是凡夫,还得说过去了就没有了,菩萨当下就是空的,咱们得经过一点点时间才能回想起来。如果能这样的观,你这观力常时现前,这是要锻炼的。锻炼什么呢?锻炼你的智慧啊!智慧长,烦恼就轻了,如果没烦恼不就成就了吗!所以供养千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所以你没了心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你连心都没有了,那个无心哪,是得到真心了,一切妄尽了,没有妄了,妄尽了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

    重复一句啊,寿者就是相续意思啊,咱不要说寿者就是活上一千年才是寿者,一切事情相续都叫寿者,这件事,相续不断的就是寿者相,我相人相众生相相续就叫寿者相,不相续,就叫无寿者相,一切法都不是相续的,但是凡夫执着,认为一切法都是相续的,得要深入,要深入!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够安住你的心不动,人家把对你不合理的加到你身上,无缘无故骂你,如果你不能忍受,那要对着干了,对着干就难免产生什么祸。说到这儿,我讲个故事啊,我在美国纽约,那天早上八点多钟吧。我那个是三层楼,我打开那个窗户看哪,听底下吵得很厉害。我向下看一看,一看呢,原来是我们一个大陆中国人,刚到美国。因为我们住的是唐人街,大多数中国人到了美国纽约都在唐人街,找个吃饭的饭碗,大家互相照顾了,对这些初到美国的中国人呢给予帮助。他刚到美国,他在大陆是个画家,到美国怎么样生活呢,没办法呀,他就在那个街道上啊,大家来回走的那个路上摆个画摊,给人画像,有人那给个几块钱或者十块钱,给我画个像,他当时就素描,给你画个像,给你。这样求生活的了。那人家那个唐人街呢,街道很小的,来往人很挤,大家走啊就很挤的。有个黑人,跟他俩撞一下子,他还是像在大陆一样,抓住人家讲道理。那他说的英文也不大好,那黑人也听不清楚,黑人可不给他讲道理。黑人要是看到个白人可就跑了,一看那是个中国人,拔出枪来,一枪就把他给打死了。人很多一挤,那儿人一听枪声就一乱,哪儿找去啊?白死了,死了就死了,没下文。我们中国领事呢,哪儿找人去啊?谁打的啊?等着调查吧。美国要调查啊,不知要好多年才能调查清楚呢。那你没有力量,他也不给你好好调查。这就是一不忍导致的惨剧。就是一个忍耐嘛,撞一下就撞一下嘛,吵什么?何况你初到异地。我讲这个啊,我们每位道友,遇到别人非礼相加,不合乎道理的,给你找麻烦,你忍耐一下不就过去了嘛。不要计较。街道之间,个别邻里,人家骂你,欺负你,你就忍受一下吧。你心里头想,你这欺负我呀,非礼相加,我业障就消了,我修行佛道啊,就容易得成就了,我谢谢你,感谢你。你要以这么个心情对待,则天下太平。不要起斗争,学着圆融,忍耐安心,就叫忍。人家不合理的加到你身上,不用去讲道理,忍受了,我前生一定欠你的,我前生一定也是这样对待你,那我今生还给你了,算了,两清。不要斗,非礼相加,叫做辱。这样子呢,我们修道的人能够忍受,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你能把他看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空的,我说这个还是暂时忍耐一下,学道者,得了般若智慧,要永远这样忍,忍到什么程度?般若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到了彼岸了。都是假的,如果你观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些相都是假的。那有什么无我不无我的,不都是假的吗!因此,须菩提呀,应该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要想成佛呀,发出正等正觉的无上菩提心,不要住色生心,不要动念。无论什么色相,善的也好,恶的也好,如果你不动念,不起分别心,一切皆归你所用,不要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上生心,如果不生心的话,老虎不会伤你,狼也不会咬你,他来了那个大慈悲心,你是不是饿了,想吃我啊,好我布施给你吧,你吃吧,那它会不吃,它不敢吃了。为啥?你身边有很多护法神啊,你以一个无畏惧的心,什么都不怕,你连我都没有了,还怕什么?以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心,你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心还生不生了?你就成不生了,无心道人。

    心无所住,无住而生。无住不生,就是无生。无生就是无灭,有生才有灭!无生不生不灭,你不是成就了吗?但是这个功夫可不容易。能够忍,忍是成就的意思,也是认可的意思。这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啊。

    不住色相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怎么生啊?无生,这达到无生境界了嘛,那无生就无住了。无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就生无住心。心要有住,则为非住,住即无住,你那个住是假相。非住,应无所住,不住是什么意思?
佛告诉我们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色就是一切有相的东西,你以一个无住的布施心帮助别人,施舍物质。无住的意思呢:没有我相,没有我一个能布施的人,也没有一个受布施者的人,也没有我所施的物!佛教授我们这叫“三轮体空”。没有能施的人,没有所施的物,也没有受施的人,都不存在。为什么?菩萨发心,发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不住于六尘境界。菩萨为利益众生故,就应该这样布施。那我们出家道友,就应当遇到任何人,都应当以法布施。这个是无上布施。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道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咱们看到很多道友,见到一些众生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它只要一闻到这声音,给它种下善根去了。这个功德无量。这也叫不住色声布施。当你对一个蚂蚁念念,你有什么希求吗?还需要蚂蚁感谢你吗?没有呀!所以,你在这个时侯什么心都不生,不住色布施,这叫法施啊。这法施比一个物质的布施的功德大多少倍!你给人家东西,那个随时就消灭了,他用完了就没有了,你给他说一句法,他永远享受。好比一个蚂蚁蚊虫,乃至一切的小生物,你给它念句佛,它来生就变成人了,它闻到这一句法的利益,使它就脱离畜生道。可不要把这看轻了!不要以为坐这讲经才是法施。你那就是法施!以法为施,以法布施。这个含义很广啊!含义很广啊!我们每位道友都是法师,你用法来布施给一些众生。

    我们经常说:没有福德,没有智慧。那你修啊!既然没有福德那你修福德,没有智慧你修智慧啊。怎么样修法呢?就是我上来说的:利益一切众生。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句观世音菩萨。如果你能够记得几个经的偈子,你给它念一念,你别认为它无知,你这一念啊,在它的神识里,入了它八识当中永远成为种子。它要产生,要发芽的。懂得这个含义吧?不要吝法,见一切众生,你所知道的好多,你能给它利益一点,就是要施给人!这叫法布施啊!不要执着讲经才是说法,不是的啦!你劝人念句阿弥陀佛,念念般若般罗蜜。

    我们参禅的,你劝他念,让他观想,念佛是谁呀!谁能念啊?谁在吃饭呢?谁在穿衣服啊?别人听你是个疯子。假使他想这句话,哎呀到底谁在穿衣呀?这就含的是:我在哪里?谁是我?多说几句更好了:你爸爸妈妈没生你之前你在哪里?生你之后呢,你又是谁呀?谁又是我呀?这就叫“参”了!叫你思维修了,这就叫布施。

    法布施不是说你一定要讲部经呀,或者。如何……。那道友们就很难了!你劝人念句阿弥陀佛,念句观世音菩萨,这个很容易嘛!他没有听《金刚经》,劝他念,《金刚般若般罗蜜经》念一个经名字,他来生就能遇到《金刚般若般罗蜜经》。闻到经了,就能开智慧!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先解释“如来说”。“如”,如者是不生意,什么事情,“如”不动!就是不生。“来”呢,来是不灭。“如来”,不生不灭。这就是如来。什么叫如来?不生不灭!如者不生,来者不灭。我不生,人也不生,我人众生一切都不生,不生还有死吗?也不生也不灭。又一种,觉照,觉照是智慧,智慧永远不灭的。如是本体,而如产生智慧永远不灭的,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啊。一切诸相都没有,这样来理解啊。一切诸相既是非相,假的,咱们大殿佛像是人塑的呀,匠人塑的。有拿木雕的,有拿泥塑的,有拿铜铸的,你说是假的是真的?像是假的,谁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它代表佛呀,咱们在这礼拜求,能得到幸福啊。假的产生真的,看你怎么想,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懂得这个道理吧。说一切诸相都是非相。说那像是假的人该是活的吧?恰恰相反。咱们活顶多个几十岁吧?活到一百多岁吧?咱们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多岁吧,咱老和尚修这个庙,人家塑像的时候,这老和尚哪去了?老和尚不在了,像呢?像还在啊。哪个是真的呢?真的没有啦,假的还在那啊。老和尚塑的佛像都还在啊。你怎么样如何理解?这叫你“参”呐。

    我跟你讲你也不见得信。信了你也得不到,你要参明白了,你自己参明白了你就得到了,这就叫不生不灭。看上去是生灭法,其实它不生不灭。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照过相片吧。这个谁都不否认啊,没一个人把相片当成真的啊。它不起任何作用啊,但是人死了肉体不在了,相片还在,在这个问题上你多思维多参考,所以如来说一切诸相既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既非众生,叫一切法是不生不灭法。就像我们前头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这四相都没有,但是它代表现实啊,我是我,人是人啊。咱们不都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吗,这是真的啊。但是它又不常在啊,真的它灭了,咱们把这个拍个照片挂在这,咱们人全部在了,这个照片还在,真的没有了,假的在,知道吗?你这样来参啊。我说这些话让大家来思维修。咱们禅宗我们禅堂叫参,就是你思维修,你想,等你想了,越想越出智慧,你真正明了了,那就叫开悟,开悟就这么个意思。

    如来跟须菩提说,我说一切诸相既是非相,一切众生既非众生,我是说真话啊,不是假的啊,如来是实语、是如语、不诳语、不异语。这就是诸法真实相,我们什么事都要找个真,哪有真的啊,真的找不到,等你知道了认识是真的了你成功了、成道了。那个真的可不是咱们现在想象的真的啊,所以我们禅宗经过几十年的功夫,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心,见到自己的本性。但是我们一般的说呢,明心见性就成了?没有。只是在理上证入了,事上不行,理虽顿悟,事需渐除。我们禅堂开悟的大德多了,那怎么没有这些佛啊。

    开悟是理性上明白了,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还得重头来,还得修,悟后起修那就快的很,成就也快的很,修就证明你开悟的,无错无缪,开悟了起修,依性而起修。有这个含义。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啊。佛成道了,就是得道了。佛成道了所得到的法,那让佛这样说不是假的了吗?不假,真的。真的又是什么样子呢?空的。不是像我们想象要有一个物质这样子,有个实在的什么东西。凡有相,你有个实在的东西,那个一定是要坏的。因为如来所得的本性,本性是空的,是寂静的。

    什么是如来的体?法。法是如来的体,称法性而起的妙用。什么是如来的用啊?利益众生啊。体如如不动,不是虚的,假使你要把它执着了,就以为实的。是菩提,菩提翻为觉,觉就是智慧。咱们普通可以说是心灵。你把这个当为实的呀?那就错了。你要知道如来之法无实无虚,随缘而立的,无实,法体是空寂的,不要着一个相体,那就错了。无相可得吧,但是它具足恒沙性功德,功德无量,用之不尽取之不尽,它是实在的无相可得。佛相是无相,佛说三十二相既是非相,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我们离开言语,离开文字。你去观吧。观去修,等你观完了,不但离开言语,离开文字,还要离开你心的想象,心行处灭。心所想象的没有,所以不得说无也不能说有。它这个有非有,有而不有。说无无而不无。就在这个中间要你才产生你真正的智慧啊。不离相也不即相,相不是佛,但离开相你又哪里找佛去啊?说相即是佛,又回来了,就让你行者自己意会啊。用你心的智慧跟相结合呀。你想用言语形象表达呀表达不出来,那个不是表达的。为什么我们禅堂的师父让你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开了悟了,你拿出来,你拿出来你开了什么悟了,悟是什么样子,拿不出来,悟不是有形象的啊,迷了,迷了又有什么相啊?你也拿不出来,这全是心性问题啊,因此须菩提,要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要布施,施舍给人东西,那你的心要住相来布施,那你什么功德也没有,那功德很有限。就象你入暗室一样的,你到那黑暗的屋子里头,你屋子有宝贝,你到那屋子去摸吧,没有灯你见不到,不能见。说菩萨的心,布施给众生的时候要不住法布施,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布施,这样子呢功德就大了,就象人有眼睛似的,就日月光灯,光明照耀,什么都看得清楚,见种种色,这个道理啊,因为学《金刚经》的时候,很多让你的思维要离开文字,讲解呢就是给你作个启发,找开悟一个方法,启发你这样去做,依着这个说你能明白,不要住于色相,不要住于声音,不要住于色声香味触法,这五种都不要住,那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云何生啊?不生啊,你不能生啦,就让你达到不生,因为不生就不灭,所以讲不生不灭,有生,有生一定有灭,这是必然的,这是生灭法,你不生当然就不灭了,这就叫不生灭法。



编辑 莲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3#
发表于 2012-6-13 10:29:32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401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四天第一部分
2009-6-19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隆般法师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在我们前文,前一段文讲,一切法不可言说,一切法无可说相,不取于相。那人家有疑惑呢?这个声闻他自己没有个果可证,如果他证了初果,是不是取到初果了,那我现在假设他证到初果了,有这个念头没有?佛这样问。须菩提答复都是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说,本来就无取,无取就无得。因为这段经文讲的是意相,意相无相,无相还有什么可取啊,就证明无可取相。但是解说当中,说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说证了须陀洹果了,他对八十一品的见惑断了。证得初果时候啊,他把这个见惑都断了,所以才叫入流啊。入流就是入了圣人流,这是对凡夫而说的。凡夫有这些个见惑,所以成了凡夫,就是凡夫的意思啊。圣人入了圣人流了,不再流转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的圣人都如是。须菩提,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能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那么须陀洹是断见惑的。斯陀含已能断思惑了。九品思惑,斯陀含断了六品。名斯陀含。说他从这个人间,这个世界啊命终了之后,他升到天上,就来人间一次了,所以叫阿那含。实际上呢,没有往来之相,为什么?因为他悟得我空了。我空了就是没有我,我都空了谁往来啊,就是这个含义。随顺世间而会往来,所以说往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

    这是第三果圣人了啊。他把欲界的九品思惑都断了,才叫阿那含。那阿那含华言就是不来了,就是不再来人间受身了,从此命终之后,他生于色界天上,不到欲界人间来受身,所以叫不来,实实在在没有来去。既然无我了,证得无我之理了,那儿还有什么来与不来分别呢?这个含义,这四果都这如是个没什么解释的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能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就不是阿罗汉了。有烦恼了嘛。

    什么叫阿罗汉呢?就是说他没有烦恼,译名叫杀贼,或我们叫无贼。他到阿罗汉的果位,他见惑、思惑都断尽了。他不再受分断生死的。阿罗汉,名应供。应供者,受人天的供养,大多数受天上的供养啊。这个初果到四果都无所得。证得,证得了没?证得了之后没有一个得果的心,就叫无所得。并不是他证得了阿罗汉了,不是阿罗汉,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说,他没有一个念头,说我已经得了果了,已经成了。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执着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无所得,那为什么初果到三果不名得道,唯有四果才叫得道了,究竟成就了?意思就是说,是唯到四果才断绝生死了,究竟断绝生死了,证得了阿罗汉。就是说他见惑、思惑的烦恼全断尽了,在天上人间最为第一。须菩提举他自己的例子: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因为我离了欲念了,离了欲了,是离欲阿罗汉,但是我没有这个念头,世尊啊,我不作是念,我从来没想过啊,我是离欲阿罗汉啊。须菩提说。

    前文所说的为什么阿罗汉不作是念,他拿他自己的例子来说,说我就是这样,我证得阿罗汉了,我没有个念头说我是离欲阿罗汉,因此其他的阿罗汉,也如是了。须菩提拿他自己作证明,假使我要还有念头,说我是离欲了,证得阿罗汉道了,那世尊就不说我是乐阿兰那行者了,就不说我是无生灭相了。因为什么呢?实实在在须菩提实无所行,才名须菩提是阿罗汉,这个是解释无诤的意思,因为须菩提证了阿罗汉果的,阿罗汉心是无生无灭,不受这个世间法所限制。这个又名他无诤三昧,他修行见了性,断了见思惑了,有正知正见,证了空理了,空中明明净净,没有争斗,没有争议,在这个空理当中,没有邪,没有正,没有什么邪正之争的。为什么?他念念常常是正,没有烦恼了,没有见思惑,没有烦恼了,他不起一念邪心,贪嗔痴的心没有了,所以才叫无诤三昧。这个三昧呢是在人中最为第一。人家根本没欲了,那他当然更能证得阿罗汉果了,但是他说我有没有得果之心呢,没有,我若有得果之心,有得就有失,有得就有不得,它有相对的,他没有得果之心也无得无不得,因此才说是人中第一。那么凡夫心就不同了,有得有失,圣人心无得无失,他与人无争,什么事都不争。

    那为什么说乐阿兰那行者?这个讲一讲阿兰那啊,阿兰那翻为华言是寂静,即是无喧闹的意思,就是无所行,实无所行,修行没有执著我是在修行的,没有这个执著心就叫实无所行,因为我相空了,无我了,连我都没有了还有我所行吗?所以说无所行,但是实实在在的,他还是有所作,有个什么作呢?他修寂静啊,还有个寂静心啊,成阿罗汉了还有个成就心,与人无争是清净心啊,不是完全无心,是清净心,只是把有所得的心除掉,没有能得所得,就这个含义。假使要有所得,那就有非得,就有不得,有得有不得这就相争,无争就是清净道,没有个得也没有个不得,那是为什么呢?他已经证得无所得心,常住了,就叫无诤心。这段解答辨别清楚了。

    这就人来说,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呀?佛拿自己来做证明,不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佛也如是。佛告诉须菩提啊,说你如何想的?于意云何,就是问你怎么想的。“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佛最初授记、成佛,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是汝未来在娑婆世界成佛,叫释迦牟尼。这叫授记啊,这在《法华经》上这样说的,说我昔在然灯佛所,有法有所得否?不只你阿罗汉无所得,我往昔在然灯佛的会下,然灯佛给我授记了,未来成佛名释迦牟尼。在那个时候,我于法有所得否?我有没得?我有成佛了要得佛果了?佛以此来问须菩提,不止你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佛,也如是,无所得。这个须菩提,回答得很对的:“不也,世尊,如来于然灯佛所实无所得。”就是从凡夫修,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到成佛,一切无所得。不可说不可取。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那佛呢,恐怕众生还有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菩萨修菩萨道的时候,就是庄严他自己的净佛国土?所以在经上经常讲,佛自己无量劫修的功德,正报如是,他所得的依报的国土也如是,这段就是说乃至成佛的正报啊,佛没有这个生心:我在修行要成佛,我在庄严佛国土。没有,就是报得的,国土是他果报所感的了,那在佛土中的种种庄严,那种种庄严都是由菩萨在行菩萨万行的时候,在因地之中。在因地当中,菩萨修行的时候,修的善业,那他后来所感的国土,就是佛国土,那么成佛的时候呢所得的报土就具足庄严,佛国土种种庄严,就是由他过去所行所感的。这个道理都明白,我们自己的,就像我们现在一些人,你过去,你做的好事,做的坏事,单说做好事吧,你做的善业,你今生所感的善果,住处,享受啊,房屋啊,乃至你所居的国土周围啊,都是庄严的,即没有变乱也没有战争,就说明你过去善根力很强。如果你周围尽是不清净,打仗的,斗殴的,或者战乱的,就证明了你呀,过去啊,修行的,没有修行,乃至你所作的事业不好。那么诸佛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自然地感果,感到万分庄严。那么佛就问须菩提:说,你如何想?菩萨庄严佛国土没有?他修行时候是不是他的依报也很好,也庄严,是不是因修行而感?这说到佛,须菩提答佛:佛没有庄严。如何解释呢?庄严佛国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即庄严而非庄严,庄严的是能庄严的,是佛修行的感,所庄严的是所受的依报,就是菩萨在行那个布施、持戒、禅定、忍辱、智慧的时候,这叫六度万行,那他所感应的国土,他所处的佛土自然是清净的,这个行为是不是有意啊,因为想庄严佛土才行菩萨道啊?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能庄严的,也没有所庄严的,佛行菩萨道只是利益众生,没有还说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得个什么果。如果有这个心呢那不叫菩萨,就不叫行菩萨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懂,但是,他自然的,行菩萨道自然感应行菩萨道的报应啊,自然的感应,所以叫庄严即非庄严,这一段经文是为下文来说的呀。下文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修定修慧的时候,在你修定修慧礼佛拜忏这些种种功德吧,你有一个庄严国土或未来处一个很好地方,有这个想法吗?佛亦如是,因为那个佛的正报依报,都是无形无相的了,这一品就讲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见诸相非相才见如来。

    就是免你一切的执著,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是清净心,没有未来我自己还有什么国土还有什么报身,没有这个心呢,为什么呢?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生的是清净心,不应当住色生心,不应当住香味触法生心,不住六尘境界,一切无住而生其心,这才叫清净心,无住生心,这一品就还讲的,就象我们现在修行,假使说你有住,说未来啊我能生个富贵家,未来啊我能清净成道,若有这个心,那你是在六尘境界上生心呢,修道者不应当在六尘境界上生心,无所住,生起了无所住心,咱们再讲通俗一点,说你在修行时候,不要着修行的相,就是这么个意思,咱不说这个深奥的意思,说你一天拜佛,你要向人家夸耀,我一天拜好多佛呀,真修行者呀,这就糟糕了,你要求名求利,不是拜佛,你拿这个拜佛作幌子,你内里头有名利心。拜佛,给我们消业障,求消灾,求免难,不求什么,就是行无所行,这个就让我们去一些执著,这个行无所行,做无所做,菩萨在行菩萨道自然地庄严佛国土,而不是著相,没有这个用心,就是这样。那么修行的人对自己如是,对别人也如是。不要谈论是非,对于看那个没有入佛门的千万不要轻视他,将来他要入佛门修行也许超过我,比我还强,这就是不轻视一切众生,同时修行人绝不要谈论是非,心里头不要轻慢那些没学佛法的人,如果有这个轻慢心就不是清净心啦!这样的保持你觉性,常生起智慧。保持个什么心呢?平等,慈悲,对任何人都平等慈悲,不分高下贫富贵贱老幼,这叫平等。再说清净一点 ,心最清净的,心无所住,只要一有住就不清净了,一有住就着相了,对于法着法相,对于人就起分别心,见什么执著什么,见色执著色,就住色生心,这叫迷人,不是开悟的。开悟的见色离色,见色离一切色相,这叫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叫悟入,在六尘境界里悟了。为什么?你住色生心就叫妄念,不生妄念了,不住色生心就叫妄念消除,不住色生心就是生智慧,就是真正的智慧了,这个含义。“须菩提,若有人”,就是假设啊,“身如须弥山王,这个高大得不的了,他的身体呀象须弥山王一样呢,须弥山呢就是妙高峰啊,那山大得不的了,不是泰山,当然也不是我们云居山了,云居山太小了,这个山是相当的大。“于意云何?”你作何想法?佛问须菩提作何想法,这个身体够大了吧,须菩提言:“甚大”。不错,那身相如须弥山似的,身相就太大了,但是我说的大可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世尊啊“何以故?”佛不是说非身是名大身,身不是身,这个身和虚空一样,那个身可就大了。那么我们一般人都说佛是丈六金身呢,我们看哪个殿里塑的像都比人大好多倍,有的塑得非常大,乐山大佛多少丈?千丈。那算大吧?不大,凡所有相,只要你有形象,你说出来大就不大了。须菩提说甚大,当然大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身不是身是空的,那才叫真正大身。所以须菩提答完了之后自己来解释,我说的大身可不是比较得大。为什么?身本非身啊,身是对俗谛来说的,世间上来说的,要对身体来说的。一切报身是空的、假的、不存在的,身本非身,这样才叫大身啊,须菩提这样答的。身大了,心很小,内心的量小那还叫大身啊?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你的身哪,就随着你的心大起来了。身大到成什么样子,虚空有好大,身就有好大。身等虚空,这样才叫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单就恒河都无数,何况其沙呢?须菩提呀,我今实言告汝,要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今告诉你,实实在在的,我说是实在话啊,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拿着珍珠玛瑙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拿它来施舍。这个数量该多吧?布施该大吧?得的福多不多?须菩提啊,甚多了!这个以这等财实布施啊,得的福德啊是无数的,甚多!佛犹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那这个我们大家都能明白了,少量的,少量的闻到金刚经,闻听金刚经的功德,你又能把金刚经上的话,乃至很少四句话对别人说。就是你学金刚经,把金刚经的话对别人说,你所感的福德,比那个用恒河沙那么多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的沙子比咱们这个河沙子细得很多,像面粉一样的, 沙砾都分不出来。印度说恒河是从天上来的。不是天上来的,是从雅鲁藏布江流去的,就是我们中国珠穆朗玛峰山上流下来的水,流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在印度就叫恒河。西藏雅鲁藏布江水没流到咱们国内境内,流到这个印度,所以印度叫恒河。山的南面流入这个越南、老挝、柬埔寨,那个又叫湄公河,但是都是从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流下来的。因为这个水在印度是像我们长江一样的,流了多少省流了很长,所以在印度人称这个恒河叫天上来。因为那个沙子啊非常细腻,一粒沙作一恒河,那么这些个恒河的沙再把它加起来,你说这个恒河该有好多沙吧,形容无数的意思。甚多的意思,一沙一世界,把这个所有的世界的所有的财宝都拿来供养,这个功德该大吧,但是不如有人用金刚经上的四句话给别人说,少量功德啊。意思说,佛就告诉我们,你听到金刚经啊,你把金刚经上的话传给那些个没听到的人,劝他不要多,四句,你那个所种的福德啊,比用恒河沙那些个七宝供养众生,比那福德还大。

    诸位道友你们信吗?得生决定信。咱不说就把咱们中国整个的土地大地都变成七宝,我们都向世界布施,这个功德你计算起来有好大吧,他也不如你用金刚经四句话劝人信解。什么意思?七宝再多是生灭法啊。生灭灭已了就没有了,金刚经是不生灭法。生灭跟不生灭怎么比啊。不生灭的功德是无相法门,它是无相的。反过来说,我们今天学习金刚经,你就知道为什么咱们前头说,难遭难遇,百千万劫难得遇到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名字。咱不止闻名,还能把全经学习一遍,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呀。

    这个经前文咱们讲初果二果,他都是无所得的心,咱们学金刚经的人都以无所得的心:施舍即非施舍,是名施舍。这没有施舍的心,从心量计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无所得而施,不计较而施,因此说功德多。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再就是特别提出来,在这段经文特别提:要尊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要是有人、有地方、有人说金刚经,不是全部,就是四句偈语,那功德都无量。这个处所,就是说金刚经这个处所,那一些世间、天上、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供养,供养这个地点,何况我们这个地点就是佛的庙,就是佛的塔,我们是在佛的庙里说,在塔里说。但是,所有在座的,都能够受持读诵,我想大家都受持读诵,都能听到。

    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把这一法当成成就最上第一稀有,所以这金刚经啊,这样的听众成为金刚经就是般若波罗蜜经啊,所以经所在,为有佛在,经在就是佛在,若尊重弟子,佛在佛的弟子菩萨圣众也在。这个我们大家都懂了,这个经典所在就是法身佛,法身无相的,法身具足报化,法身就具足报身,卢舍那报身佛,具足化身释迦摩尼,三身一体,经在即佛在。这个意思。这是指的佛的法身在,报身在,化身也在,乃至于尊重所有的佛弟子,这个佛弟子不是专指比丘比丘尼说的啊,象我们在家的道友,优婆娑,优婆夷,凡是闻法的弟子,都是尊重的弟子,那就说明了经所在,佛在,僧在,三宝具在,三宝就是人天所供养的,这个没什么疑惑的,这是正常的。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啊,我等云何奉持?佛讲到这里头,须菩提啊,就向佛表白了,说这个经啊,这么重要,应该有个名字吧,有名字之后我们好奉持啊,这个经叫什么名呢?经名啊?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咱们所学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亲自定名的,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你应当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什么原因?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要奉持。所以者何?佛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三转,波罗蜜是指般若的力度,般若就是智慧,智慧的力度,我们要想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难,每位都要了生死,都知道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肉体啊,是假的,他要消失的,就是他要灭亡的,这我们都知道的,但是他的体呢不会灭亡的,体就是性,所以佛把这个经,命名成了金刚的意思,坚固。咱前文讲了,不坏,它锋利,般若的体就像金刚似的,波罗蜜就是金刚的力量,力度,波罗蜜就是般若的体,般若的体波罗蜜,他能使我们一切苦难都度过。昨天有的道友问我,他说这个末法灾难很多,说念阿弥陀经好啊,念什么咒好啊,念什么呢?我跟他说,金刚经明告诉你,你就念金刚般若波罗蜜,所有苦难都消失了,他不信。经上也就是这样告诉我们,因为什么呢,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是空的,性空,了不可得,也了无所得,无所得才是真的。就是换句话说,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了。假使心有所得呢,就在此岸住下了,你永远到不了彼岸。心无所得,一法无有,那才能到达彼岸。这个道理大家多思维啊。

    这个此岸有一法你舍不得把你留住了,那你怎么到达彼岸啊?你得此岸全清净全没有都是无挂无碍的,看破了放下了,这不是口说啊,得要心里头去做,你天天如是想,你如是想如是观你到达彼岸了,你就可以超脱生死,到达不生不死的境地。其实金刚经讲到这里就完了,佛由底下再重复。须菩提是不是能完全接受啊?这回须菩提完全接受了。未来的佛弟子能不能接受啊,以下都是重复了啊。须菩提于意云何?你如何想法如何看法,如来有所说法否?如来是不是在讲了很多经说了很多法,是不是这样子呀?须菩提白佛言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这会学般若波罗蜜经开了悟了,不是以前的须菩提了,不是二乘了,是大乘的菩萨了,他已经进入佛乘境界了。



编辑 莲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4#
发表于 2012-6-13 10:27:40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201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二天第一部分

2009-6-17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第二天第一部分
2009-6-17

    此经啊,金刚经,由须菩提发起,须菩提向佛请求说,佛啊,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就赞叹他说:你说得很好,对,就是如此,那你就好好的听。怎么样是好好地听呢??——汝今谛听。谛者,就是审视,不要只在声音上文字上去起分别。佛就是说:我说是心法,你要用心来接受,这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是发了无上菩提的心,那么发完了这个心,这个心应当怎么样住呢?应当怎么样降伏这个心?那么佛就跟须菩提说啊,你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啊,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这样住,这样降伏”就是下文要说的。这只是告诉须菩提,你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你的心,须菩提就承受佛所说的话,唯然世尊,我很愿意听,“愿乐欲闻”。今天有些新来的道友们,前头那个是序分,一切经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开始,是序分,开始要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教授我们,让我们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我们应当就记住、掌握。那这部经教授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心调伏好,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心住得住,住在什么上啊?发菩提心就要住在菩提上,所有经文上讲如何住,如何降伏,所以佛就跟他说,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众生有种种类,十二类众生,没有众生相,菩萨教授这些众生,令他们都成佛,入于无余涅槃,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以下我们开始今天讲的。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众生呢,有好多,是无量无数无边,没有数量,没有限量。像我们所说的这个众生啊,包括胎卵湿化,四类。咱们看的鱼,前面放生池里面的小鱼,每条小鱼都具足佛性。飞禽,飞鸟,乃至一只蚂蚁,一只小虫子,这都是众生,这个众生有尽吗?所以说众生无边无数。但是最后这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度了这么样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意思是度他都成了,成佛。灭度,灭度的含义就是成就,度脱他们了。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咱们要说话,这么一句话就说完了,但要想行菩萨道利益众生,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得做些个实事。我们发了心度众生,菩萨要满众生愿,我们能满的到吗?咱只是发心呐,发了菩提心,渐次行菩萨道,但也得有缘,无缘难度。我们有句俗语:佛门广大。不错,佛门是广大的;可无缘难度,你跟他没缘你怎么度他呀?那我们就先跟他结缘。如果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些飞鸟,飞禽,乃至是蚂蚁、虫蚁。你发菩提心,你就发愿对他们说:“我都把你们度尽!”遇到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度尽,那不经常有吗?跟他念句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了一切众生都给他念佛,使他种个善根,这也是度众生,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要想着帮助他人成就。看别人有困惑,菩萨不是发菩提心代众生苦吗?你愿意把他的苦难自己来承担,来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就。但是要从众生相上来看,那就有分别,要从众生体上看,众生的体跟我无二无别,跟一切众生也无二无别。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从理上讲啊,说菩萨发心度众生,不错,是广大的,是深远的,是不是有众生得度呢?假使菩萨要有众生可度,这就叫见众生相,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菩萨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实实在在没有众生得灭度的,这句话很深远的了,很深远了啊!


    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但是,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就可翻过来说,菩萨度众生不执著众生相,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终日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佛来教授须菩提啊,如何来度众生哩。

    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我这心那,住不住,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那佛就告诉他了:你要降伏你的心呐!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就降伏你的心了。

    这答复须菩提问的: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第一个答复他就说,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时候,没有众生得灭度者,既无众生得灭度,也无菩萨来度众生,这个话得加进去,灭度的含义就是把一切众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切众生啊,都有烦恼都有习气,每个众生的烦恼习气不一样,但这是客观,什么是客观呢?外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就是客观,他在什么环境当中就有什么环境的习气。

    如来灭度众生,要是众生都解脱了,就是得解脱。解脱就是断烦恼、去习气,把一些烦恼习气都去了。他所有的惑、业、苦,心里头烦恼所起的思想,这叫起惑。从心里生念即是起惑。念即是惑。生完念了,它并不止于念,依着它的念,它要发这个现行,它岂只生个念头就完了吗?得依着它的念头去做。念是心。做就不同了,发之于身口,这叫我们的十业,身是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里头所起的贪嗔痴。那菩萨发心要度这些个众生,了知众生这一切业没有真实的,虚幻的。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不见众生相就是不执著。
同时菩萨也没自己觉得我是能度众生的,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没有这种执著。假使有这个相。就不是菩萨了。都是自己度自己。菩萨帮助众生,启发众生。让那众生所造的业能够消失。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业障业障,就是你造的业把你自己障住了。你成不了道。就是少造业,让已造业消失,不要再造业,这就叫解脱。

    那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所造的业。他们具足的惑不同,每个众生的习气不同,那他所造的业就无量无边。咱每个人观照观照自己吧。你一天思想起好多念头。有的念头发自你的现行。这个念是思想啊,是心理啊。这个念发自于口。口要发出言语,言语当中很多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发自于身体,杀盗淫。但意念当中所起的离不开贪嗔痴。这合起来就是十恶业。有的是造出来了,已经做出来了,就要现行。有些没发出来在心里就叫习气。把所有的习气,所有的烦恼,使它们不生,使它们消失、断除,那你就没有业了。心里没有贪嗔痴念,发自口里的妄言、绮语、恶口、就没有了。

    由你的念而发自语言,因心想着发之于身口起止,也有误造的,没有起念碰到的,但是那是无明细妄。这些个要是不断除,不名为得灭度,也不名为解脱。

    那佛菩萨度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是无数的,无边的,光人类就是无数无量无边的,还有其他众生哩。马牛羊鸡犬蛇,乃至那个小的,蚂蚁……都算上,这都是众生,他们都具足有贪嗔痴恶业。假使它恶业不断除,它能得到解脱吗?业造的越多越堕落,身体的体形越小,业越重,烦恼越重,它简直没有善业可言了。狗马牛羊鸡犬蛇,它还有做善业的?比如说这马、狗,那狗看家守院,对主人非常忠心,这就是它的善业了。这一类事很多,故事也很多。我们在这不详细言,只是说到佛跟须菩提说: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不见众生相,实实在在的是没有众生得灭度的。


    咱们这经主要的就是无相真经,不执于相,这只是说一个原则性的。佛问:“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菩萨要度众生,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见相,实无众生得灭度?就是不见众生相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佛又自己来解释:须菩提啊!假使菩萨度众生,若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因为菩萨才能够度众生,才不见众生相。如果是见众生、度众生时有众生相,那就不叫菩萨。什么缘故这样说?佛就告诉须菩提了:假使行菩萨道的时候,度众生的时候,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想想我们道友们,当你受过三归,一入佛门就成为菩萨,就是佛子,但是这个普遍的将入佛门受过三归的人称为菩萨,他能达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心里头能没有分别吗?不用说是在家道友受过三归,就是出家,出了几十年的家,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难。所以我们就不敢自称菩萨。菩萨得没有众生相,换句话说,没有执著。

    为什么佛这时候叫上须菩提呢!因为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还能利众生吗?在利益众生身上,他有分别心,有选择,哪一个众生有缘那他就度他,这个众生跟我没有缘,你想度也度不了,无缘难度。所以人家说: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必须得有缘。

    有四相,四相哩!迷就是众生,迷了是众生,有四相,悟了才是佛。这四相众生,迷的众生,四相就具足,悟了就是佛了。四相的意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说悟了,悟了就没有。所以菩萨度众生的时候,自己先是悟者,然后才能度人迷。我自己还在迷中,你又想度别人,能教人家不迷?就像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菩萨。这是金刚经主要的意思啊。

    所有道友切记,在修行当中第一不要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让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才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是有,就是说你还没有修道,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境界。若是成菩萨了绝对不会有四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无四相?怎么样才能达到无住?就这样啦。下文就说:“复次,须菩提。”佛又跟须菩提说,菩萨在法应无所住,行以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无住于相。前头说不可有相的意思哦,这可不是灭啊,不是灭相啊。灭相是无有相了。这个不是灭相。只是不住而已,特别要注意啊!别当灭相讲。只是不住,不住的含义呢?咱们要把它解释说:不执著。

    我们先得认识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身,这个我,是在受想行识五蕴,为我。那么对我们这个身体,对我们这个我相,我们平日怎么认识的?在我们每位道友,你自己反过来观察一下,我们在语言当中,我的,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啊,它是我的,可不是我。假使我离开我的身体,那我在哪里啊,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脑壳,我的胳膊、腿都不是我,只是我的。不是这样的么?我的手不是我,很简单,它是我的。你观一下,我的手不是我,是我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没手的人,手受伤害的,他照样活着,并不死亡啊。我的没有,那我还在啊。我们把这些个“我的”都除掉。那我在哪里?这个要参。我的手,我的头,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离开我这个身体,我在哪里?所以这句话:“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我这一说,是解释这句话的。我的手不是我,我的身体不是我,让我们不住于身体,就是对我们的身体不要执著,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所以菩萨于一切法,佛跟须菩提说: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我没有住在“我的”上,“我的”不是我。例如行布施,布施给人家东西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什么都不执著,这样布施。这叫不执相啊!不住于相就是不执著,假使我们不住的时候,就叫解脱。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身体当成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在我们历史上,我们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度众的时候,住在河南嵩山的时候面壁九载,在二祖向他请法的时候,这我们道友都知道,立雪断臂啊。立雪断臂的故事,是讲这个我的啊。要大家懂得“我的”不是我。二祖求法的时候是在冬天,下大雪。在这个雪地里头啊,慧可大师啊,因为站了三天三夜了,达摩祖师就问他说:“你站着不动来干什么?”慧可:“我向祖师求法,请你给我说法。”达摩祖师怎么说呢?说:你轻心、慢心来求法,法是那么容易得吗?这个话啊,让慧可大受刺激了啊。我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了啊,下着雪哩,你还说我轻心、慢心啊。拿出戒刀,断一个膀臂,这个故事啊,咱们道友都知道,我们学禅宗的道友更知道啦!这就是二祖的立雪断臂,就站在雪地里把自己膀子断掉了,你想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膀臂砍下来,那痛地还得了啊!心不安,他就跟那个达摩祖师说:请祖师给我安心啊!我这个心简直不安啊!达摩祖师说:将心来我与你安,你把你心拿出来,我给你安,二祖一找,哪里?心在哪里啊?没心了不可得啊!我找不着我的心啊!达摩祖师跟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我已经给你安了心啦!二祖言下大悟。这一悟啊!胳膊也不痛了。什么原因?这要大家参。他一开悟,物质身体是物质,物质不是我,他的心跟它的假象分离开了,分离开了他就不痛了,血也不流了,这个故事就是立雪断臂,在雪地里头就这个故事,这段文字就是形容这个你一切法不要住、不执著就是。

    不住一切法并不是一切法没有,仅仅是不住而己,不住的含义就是降伏。怎么降伏其心呢?不住就降伏了。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执著相,若一起执著,那你就不能开悟了,不能明白了。这就是菩萨行布施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这包括很广,你做任何事情,不去执著他,做就做了,不去起执著,那就解脱了啊。但你做一切事,不是灭这相,没有了,而只是不住而已。不住就是不执著而已。你还如是穿衣,如是吃饭。终日穿衣吃饭,终日也没有穿衣吃饭。这就是尘境,

    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在你布施时候不住色相的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施舍了,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布施不是不布施,就是没有执著,在你施舍任何东西,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中间所说的物。叫三轮体空,咱们经常说三轮体空:无我、无人、无物质。

    再者说不可有相,这个不可有相,不是把一切相灭掉,而在一切相上虽然也做如是事,但不执著。不执著就是不住了。应无所住,这类施舍,没有能施舍的人,也没有所施物,也没有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啊。三轮体空,你才能够得解脱啊。三轮体空就是解脱相。你做任何事不起执著。所以经中就布施来说的,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如是,都如是。咱们这是般若经的一部分了,在大般若经里头,六百卷,咱们金刚经只是一卷的。说你从五蕴、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修道成菩提,具无所执,具无所在。咱们这个的文字,你单举个六尘境界,其实包括一切法了。菩萨有,佛有给须菩提作了解释。为什么我说菩萨布施的时候,不要执著,不住相呢?因为若一执著,他那个福德就不广了,若是不执著相呢,那个布施,那个福德不可限量了。所以我们做任何的事,要跟自己的心结合,这个心不是妄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啊。

    所以我们在施舍的当中,它的体性是空的。咱们金刚经就是讲空的。这体空啊,体空。因为在这个不住相的布施,这一段文,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不住相的布施。换句说法,就是不执著而去布施。若是不住相的布施呢,这个福德智慧啊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凡夫想法就是恰恰相反的,如果我什么都不执著,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你那个没有错,可那个有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只是执著这个有。布施有大小。乃至有能施的人,有受施者,还有所施的物,这都是有相的。有相的就有局限性。无相的有局限性吗?我们外头都是虚空,空有局限性吗?我们修个真如寺就不同了。有局限了,这个圈里的就是真如寺。能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真如寺吗?但是真如寺的这个真如啊,可就是这个意思。真如就是我们讲的无相,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是这个意思。那是不是我们住在真如的里头就是真如了呢?住在真如里头的不是真如,把真如变成假名。真如不是真如,是假名。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所以我们在一切相法当中,只要你不执著,法法皆真如。问题就在你执著。为什么要执著?因为我们有惑、有业,所以他就执著了。没惑没业了自然不执著了,我们大般若经六百卷,也是从色声香味触开始,一直到佛的菩提佛果。都是讲“不住”。就讲这个意思,翻来覆去,讲空都讲了二十个空啊。一层一层的不同。现在我们是浓缩了,缩成金刚经。我们这个才三十二段,一段一段的,这单举一个做好事,帮助别人,施舍给人东西,但你施舍给人东西,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施者我是能布施的,还有一个受施者,还有中间有一个施的东西物质,这三样东西之中,这叫三轮体空啊,空还有个边际吗?所以你心一不执著,这功德就大了,无边无际。

    可菩萨终日在布施,不见众生相。像我们禅堂的师父,终日的参,参什么呢?参真理啊。什么是真理啊?性空就是真理。所以说我们禅堂,禅堂的上面都有一个匾:“此地选佛场”。这个地方是选佛的地方啊。谁要见性空了,谁就成佛了。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地归。你心空了吗?空了你就成就了。各个经论都是这样说。因此,在你遇到任何事物,都应当如是观。所以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不作布施相。就是不执著,忘我,没有能施的。忘物,没有能施的物质,没有能施的东西啊。忘受施者。无有能施,无有受施,无有所施之物,这三种叫三轮体空。就是一切无住。这种行布施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那我们修行也如是,没有我一个能修行的人,没有所修的法。没有能修所修,也没有个成就,也没有个什么不成就。就是在一切处就是照,而不是执著分别,不是糊里糊涂,这么说不是糊里糊涂啊!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照见。我们每位道友都会念《心经》,《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说那个“照”字就是一点分别含义都没有,我们最大的毛病在什么呢?就是爱分别,这一分别可就错了,达到无分别时,读那个《华严经》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把任何事物把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广大无尽。大是究竟,无穷,这个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降伏你的心,你做任何事不要有局限,不要有限量,把你心降服。为什么?佛这段话告诉我们你一住可就是妄啦,无住才是真的,一住相就执著了,有相啦。有相,随便你相好大还是有限的,有穷啊。不住相,这就是“云何住心,云何降服其心”,不住相就把心降服了,妄想就没有了,超然一切事物之外,这叫无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5#
发表于 2012-6-13 10:28:35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301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三天第一部分
2009-6-18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第三天第一部分
2009-6-18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着!但是我们的心啊,非要执着不可,哎,特别怪!例如说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嘛!叫你不执着!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那就叫无生嘛!就是让你不生,无生才无灭,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生!知道吧!不著色生心,不著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什么都不执着了,这个心还怎么生?这是指着妄心说的,咱们待在禅堂里头,不是经常班首师父给我们讲开示?“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那狂妄的心啊,一时不停,总是要攀缘,要有点执着,当你一切都无所住的时候而生其心,就告诉你不生心呐!不用文字言说,你不要瞎想!就这么句话。在禅堂用功的时候,一进禅堂里头,师父、维那师告诉你了:身心放下。当要做功夫的时候,香板一打,让你放下,什么都不要执着。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既然是无住了,你心不生了,这叫无生,无生呢也就无灭了。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我多一点解释,告诉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你解释什么呢?还要多解释吗?越多解释你越生心,这是虚妄的心,咱们众生心就是放不下,特别我们在禅堂用功,告诉你了这是选佛场。怎么样能成佛?心空及第归。你必须得先把心空掉,但是众生心呢,总要捞摸点东西,总要执着点东西,你给他把境夺了,金刚经说夺境,一切境都给它消灭掉,不夺境你心生不起来了,就是让你不生啊!多一点解释你就糊涂了,越解释多了就越糊涂,咱们学禅的人,禅门一支香,这柱香点起,在那一坐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是灭断言说的。

    我们第一句话,请诸位师父参话头,参过没有啊?当你没说话,前头是什么?话头话头啊!当你一说出就是话尾巴了,就不是话头了,还什么话头呢?参话头就是让你达到无言说,当你没说话的前头,你参吧,是什么?这是机锋啊!当你说出来,就没有实义了。你参话头是什么?就要你不生心不动念!当你一起念一生心就不是话头了,一生心就动念了,就是话尾巴了,那还叫什么话头呢?就像我们另一种说法也是跟这个意义是一样的:父母未生之前的,谁是我啊!就是我爸爸我妈妈没生我之前,我在哪里啊?这是第一个参的。生我之后我是谁?你有这个肉体了,受了生之后了,就是说,我在哪里啊?我到底是谁?谁是我?我是谁?因此呢,金刚经是启示什么,让你是离言说,不要起心动念,言语道断。言语这条道路啊,断绝了。没有,心行处灭,心里的思想,心识的运转没有了。灭就是没有了。咱们要纠正一个什么东西,古人告诉我们:越描越黑。你不说还好一点,越说是非越多,给他截止不说了,没有啦!所以咱这修禅的人言语道断,离开语言,心行处灭,心什么思想都没有,心的运动停下来了,没有心。

    生住异灭四相,让我多解释一点。生住异灭四相就是没有生相,一切事物生起,这是生相了,生而后住,生来就住啊。咱们举个例吧,当我们生下来就住世了,从不会说话到渐渐会说话,会运动了,那要生活,得学本事啊!那你在住世的时候必须得学。要住嘛,要生存嘛。在这个住的时候他起变异,咱从生下来随时在变,一岁变到十岁,十岁变到二十岁,这个变异过程就是生成过程,大家去分析一下,你生了之后就是在向灭了走,生住异灭四相是轮流的,没有一刻停的。生时候,愿他快点长大,大的时候渐渐就快老了,老了完了就死了。生、住、异、灭循环。什么是生、住、异、灭相?咱们每个人受的、想的一切事物,咱们的寺庙每天都在变,它每天不停的变化,往什么地方变呢!往了灭了变,到最后消失掉,咱们这个地球尽管它多少亿万万年,它每天都在变啊!没有一时刻的停,这就是异相了。这个住相是没有的啦!看着是住,那有住相啊!它不停地演变,从住到异了,咱必须都用显现变,那十岁孩子绝不是大人,它就变啦!那就叫异啊!异是变化的意思,两岁它不停留,它变三十,三十变四十,变完了它消失了,就产生意外,不让这个规矩循环。有没有两岁死的啊!有没有十几岁死的啊!这个四相随时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循着一切事物它的成长到它的变坏,就要你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演变当中,没有固定的。生灭,生灭法中间加住相异相其实就是生灭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那生灭灭己呢!寂灭为乐,就是佛教授我们的,这样来理解就对了。好,那么简单地把这个想问我的问题跟你们说一下,再重复一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告诉你无生,你怎么样能达到无生的境界呢?诸法不住啊!没有体性的啦!一切都无住,你这个心怎么生嘛!心不生,种种法没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个意思啊!本来是在教你的时候跟你说明,对我们参禅的道友可不要说明,为什么?让你参嘛!都跟你说明白了你参什么?你就不参啦!就让你参,参就是不懂父母未生我的时候,参啊!你参吧!那时候我在那里,生下我来我又是谁呢!这些个问题是让你参的,参明白了,这叫开悟啊!但是这个历程可能是三年五载,可能是三二十年。我看我们那个走廊墙上写着的:“参话头”。你参吧!当你没说话前头是什么?那个你要明白了就叫开悟了。就要你明白那个没说话前头谁是我,这个意思叫你破我执,在教下讲不要执着,没有我,就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参就是参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了我之后我又是谁,这就是要你参的呀!说破了还参什么?所以参话头,乃至写个参话头,这个已经话尾巴了,不是话头啦!有语言有文字都不是话头,这个没有说话以前,你参吧:“是什么?”这才叫做参话头。要跟你说出来那还有什么意思了嘛!那还参什么了嘛!简单说:没有说话以前,没有、什么都没有。因此呢,说一切众生他不理解,他非要找一个明白,越明白越糊涂,明白得越多糊涂越大。

    举个故事说吧: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里头来逛庙,佛印禅师带着苏东坡,苏东坡看到观音菩萨塑像前观音菩萨拿个念珠,塑像塑一个念珠,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啊!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呀!这苏东坡就迷惑了,说: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还要计数,哎呀,佛印禅师你给我解释、解释。佛印禅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参去吧!我不给你解释。两人继续在庙里头逛,出了庙了,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说:不要你说,我明白了。佛印禅师问他说:你明白了什么?求人不如求己呀!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今天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楞严经上说“反闻闻自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所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得闻如来入室章句,生实信否?”佛你说这句话,这种教导,众生能信吗?这是我们今天前头解释这些话,这种道理甚深难得理解啊。为什么?无相法门,叫你心什么都不住,乃至布施不要执著相,就是平等了。对一切众生如佛想,普见一切众生都把他当成佛,见众生不见众生相,见众生的法身,所以你布施时候你不执着钱的数字多少,也不要执着这个老和尚当供养,这个小和尚没修行我就不供养,这就叫执着,不平等。平等供养,对一切众生平等。平等,这佛指的是啊,见性成佛呀,见到法身啊,你对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佛,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甚深般若波罗密。

    刚才没有讲经文,跟大家解释这些问题都是甚深般若波罗密。看话头,什么是话头?甚深般若波罗密。所以须菩提问佛说:佛啊你这样说话,那众生能信吗?那众生有这个智慧信入吗?佛就驳斥须菩提:说你这个说法、看法、认识问题的认识法不对,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说,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到后五百岁——这个时候是佛在世给他说的呀。说现在起等我灭后五百年,那个时候就有人信我这句话,持戒的,修福的,有善根的,他对我说的这个能生起信心,不执著一切相,要见诸相虚妄,则见如来。相都是假的,假的就是不住法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切无所住,那心还怎么生呢?就达到无生了。这佛就让你证得无生理呀。刚才我们问这句话也是这个含义呀,说让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还生其心哩,是要你生而无生,无相无著而生,就这么个意思。无所住,心不能生嘛,这个不生的才是真心哩,就达到无生无灭。不生的就不灭了,有生就有灭,无生无灭,这个道理得大家多用心,多用脑子啊,用心哩,你观哩,不要在语言文字上讲去。所以佛给须菩提说,在我灭后五百年,有善根的众生修戒修福的,他对我的这个话能生信心。所以我们大家学《金刚经》我们都能生起信心,相信佛说是实实在在的,都以这个为实在的,那么说明了这个人他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的善根哩,他在无量千万佛所种的善根。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现在能够听到般若波罗密经,能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个名字,还不说你内容理解,你就能听到一个名字,你也不是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啊,是千万生种的善根啊!为什么?咱们这儿已经离佛二千五百多年了,在另一种算法三千多年了,不是一个五百年了,已是五个五百年,六个五百年了,你还能听到《金刚经》,你不谤毁,还信,功德就无量。佛曾经这样预言:佛在涅磐了之后,佛不在世间了,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之内呀,有很多闻法证果得解脱的!第一个五百年,那时跟佛在世时很相似,闻法,修道,证初果,证二果,证三果,证四果,证道的人很多的,等佛灭度第二个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啦,这个时候众生啊,修禅定的多,而且修得非常坚固坚定。佛灭后第三个五百年呢,多闻坚固,闻法的多,说法也多了,有说的才有闻的嘛,叫多闻坚固。坚固,就是这个世间上多数都是说法者,都能闻法,坚固是这个含义。

    第一个五百年都能够学佛法成道,第二个五百年,闻到佛法就能修禅定,得禅定的功夫,第三个五百年就是多闻啦,第四个五百年就是二千年,修庙,建塔,建寺,做这功德的非常多,这个时间也过去了,咱们现在是第五个五百年,斗争坚固,以后啊,第六个五百年,第七个五百年,全是斗争坚固。社会上战乱,乃至佛弟子跟佛弟子的战斗,寺庙里的争斗,夺庙产的很多呀,这是第五个五百年,斗争坚固,以后就是末法啦。

    所以在这段经义上讲,闻到这个《金刚经》这种章句,闻到这个说法啦就是乃至一念生净心者,清净心。什么叫无念的清净心呢?就是不执著,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只是一念放得下都不得了了,乃至一念生净心呢?什么叫净呢?就是恢复你本来面目,咱们禅堂就是佛的本来面目,回归你那个真心,乃至就这一念的真心起,这人善根都不得了了。佛跟须菩提说,这个人如来悉知悉见。那如来就知道他,也见到他,这个众生呢就这一念的闻到这种经,这个《金刚经》,能生起清净信心来,福德无量。为什么?他这个信一点染垢没有,清净的无相,无愿,无念,这么一个清净净心,所以佛就看见他啦,佛以佛眼观,能悉知悉见到这个人。说这一念间能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这一念,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十念,百念,乃至到一天,这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人在这一念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叫清净信。离了一切相,生起清净心,这一念的清净信心呐,那个福德就无量了。怎么解释呢?咱们学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他这一念心,清净心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到了彼岸了。以智慧的力量,从此岸到达彼岸,从生死当中到了无生无灭的当中。但仅仅是一念哦,不是成就了。乃至一念生净心就这么大福德,为什么?何以故?因为在这一念当中,他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就这一念间,一念,无一切相,全是般若智慧,他心契合般若。在这一念所有的虚妄、妄执啊,全消灭了,消融了。那下一念就不行了,如果念念都能这样,那不就是佛了?这是佛举例来说了,假使这一念,它没有一切相了,没有一切相就达到无生,达到诸法无生,无生了呢也无灭,达到无生无灭,但是就是一念,如果能够念念都这样子,那就是佛了。登了地的菩萨,见了法身,见了法身理他就证得了一份,佛的十份当中他证得了一份。达到十份了就圆满了。那可不是一念了,那就是念念。所以,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所有一切的地位相状,都是有名有相的,要达到无相,顿入,禅宗有这么句话:供养千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的道人。供养千佛的功德跟供养一个无心的道人的功德相提而并论,为什么?这就是无念。因为他已经清净了,达到清净无念的信心,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他把生灭心灭掉,生灭心灭掉呢,就是不生不灭了,就是悟得了,这叫没有妄念。这一念真的能消除一切的妄念,所以这一念的清净心啊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一念是般若波罗蜜,就这么个意思。什么原因?何以故?是诸众生,要心取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要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要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他要我们的心啊,要离相,不要执著!首先在我们眼睛上看,男相,女相,老人,年轻,出家相,在家相,我看那小狗来回跑,人相跟狗相,这都叫众生相。如果你对这些个一律的都没有分别心,要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非相呢,就是心不取相,不执着我人众生寿者,也不执着什么叫正法,什么叫非法,一切无着,这叫般若波罗蜜。所以佛叫众生:放下吧!不应该取法,也没有什么非法,也没有什么正法。不应取法,正法跟非法、正邪是分别而说的,其实法本无生,一切诸法,没有生。

    因境有,因外头的环境缘生诸法,这个意义很深的!所以我们看到一切诸法全是缘生的,缘生诸法无自性,没有他的体,所以他是变化的,是无常的,生灭的,因此不应该取非法,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都不应该取。正法是对着非法说的,正对着邪说的。所以佛对须菩提说:如来不是常说吗,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段文字呢,就说,佛跟须菩提说啊,知道我说的法,就像那个过河的船一样呢,像过河的筏子一样呢,摆渡啊,你要过河,得借只船,借这个筏子,过了河了,过了河了就算了,你还能把船背着吗?你过了河上岸了你就走吧,你还把船背到啊?你背得动吗?!它压下来压死你了。就是说我们人,或者闻到法,把佛所说的那个法啊,就当那个筏喻啊,是过渡的东西了。这还是正法,那非法呢?非法更不需要说了。正法也应当舍,正法都要舍,何况非法呢?所以这个事,佛跟须菩提说啊,怕须菩提不明白,所以用过河船来比喻,说我们在此岸要到彼岸,就像我们在过河,你得经过船,经过摆渡,把你从这边摆到那边去,你过了河了你就自在你就走了吧,办你的事去了吧,你能把那个船背到吗?佛所说的法,就是让你得解脱,你已经解脱了,成道了,那你不要再把佛说的法背着了,你放下吧!就是这么个意思。

    佛说一切法,是方便善巧,为了消除你的业障,消除你的烦恼,等你业障跟你烦恼都消除了,你就成道了,你还背着佛的法做什么呢?这句话就这么一个含义,知道我说的法就像过河那个筏子一样的!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佛所说的正法都舍,都应该舍掉,何况世间一切法,世间事物你不要贪恋啦,就叫你放下一切、看破一切、一切不执着。这个在我们的禅堂道友们,他只是看一句话头,到禅堂修行的如果还念金刚经,咱们还讲金刚经就不是禅和子啦!是教下的,但是你学完了懂得这个道理,再回禅堂再参,参什么?参父母未生以前,参话头,你可以这样参啦!我未说话以前有什么?有东西可在吗?这叫话头,话头是什么也没有的啊!坐禅人就是要观,观什么?诸法皆空,要想我们以金刚经为例子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坐在禅堂里头没个禅堂,什么都没有,那就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可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自在就是空。空才自在,不空就不自在。这个意思啊!因为我们对佛法不明白,当我们明白了,经卷也不必太执著了。你放下吧!就是这个含义,所以说到这,佛又跟须菩提打招呼,须菩提你对这一段意思你怎么想的呀!你怎么看法,佛又再问须菩提,例如说,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说佛证了正等正觉啦!那须菩提当言是正确的啦!佛,你是证得正等正觉啦!如来有所说法耶,佛这几十年就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佛问须菩提:你是不是看见佛成了道了,成了佛了!完了说法教化众生的?须菩提就如实答:世尊,如我解佛所说意啊!现在我明白了,我现在知道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定的,什么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也无法如来可说,有法如来可说吗?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何以故?如来所说的法不可取也不可说是正法、非法。非法呀!非非法呀!对呀!不对呀!都不可说,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啊!须菩提这个时候他不随着佛的言转了,他明白了,无为法没有言说的,只是显现的,佛的真体、一切众生的性体,湛然寂静,不是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属于名相,所以一切都叫分别,都叫有为之法,但有言说都无实意,这一切的菩萨所证得的果位,二乘说证得之果位,他们所证得的不同。见真理啊!有大小、深浅之别,是有差别,但是这个差别都是不可取、不可说,说非法是错误的,说非非法也是错误的,但有言说都无实意啊!

    一切言说只是表达,这个道理我们大家可以这样去想,我们说火的时候,你说火并不是火,像我们灯里头点的是什么?那是火,当你说火不是火,为什么?说火就是火,那么把你嘴就烧掉啦!你说什么只是一个表示而己,佛所说的法只是让人家领悟而己,领悟了就放下吧!这个含义呀!这就叫你悟得无相、无相的真理,没有言说,但有言说都无实意,言说是表达的意思,让你懂得跟你说火,你感觉热,跟你说水,你感到水是流动的、不停的,但是语言不是,语言只是表达而己,所以佛说一切法的时候,是对机说的啦!不是无的放矢。因为须菩提解答了,到这个时候,经过这些辩论啊,须菩提明白了,像我们众生本具的心性跟佛是无二无别的,你成佛也不是外边得来的,现在你迷了做众生也不是失掉了,迷了就是不显现,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因为修炼才得到的,是你自己本具的,是显现而己,那诸佛修成了,众生本具而没有修成,没有修就是这么个意思。像金子在矿石里头,夹在矿石里头,你没有把它取出来的时候是矿石并不是金子,等把石头都去掉,矿石里头取出了金子,经过煅炼、经过磨擦才能显现,就是这个一样的含义。因此啊,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是非法呀,非非法呀,是对呀,是不对呀,没有这个定义。为什么?一切贤圣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啊!无为之法,它的体不可思议的。咱们一说到体啊,我们思想就想到有个实在的东西,法体是没有实在的东西的,把它比喻成虚空一样的,空有实体吗?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6#
发表于 2012-6-13 10:30:01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402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四天第二部分
2009-6-19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隆般法师


    佛问他,说你怎么样想的,如来是不是有所说法呀?须菩提跟佛说,如来无所说。不是不说,是说即无说。我们也有的道友,人家问他啥,他把嘴一闭不说。学佛无所说,那叫哑羊僧,跟羊子一样。人家是说即无说,不是无知,不是不说,是说的时候就知道无所说。怎么讲呢?说的时候不执着就叫无所说,不着相,不着所说的法,一切无所执着,那叫说即无说。执着了,一执着相了,有所说才为非法,不执着所说的法即是诸佛。

    例如我们讲一些相的当中,什么最多,我们经常念金刚经,这个世间什么最多,大家想一想啊,什么最大,什么最多?佛举例,都说微尘,谁能把微尘数出来?就咱们这个讲堂里的微尘,地下,就在空中咱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尘?有些微尘咱们能见,像这空中有的微尘,咱们见不到,太微细了。大,咱们所说的大,三千大千世界大吧,咱这个南阎浮提,南阎浮提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咱们所处的南瞻部洲,这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是个微尘而已了。以这个来计算,佛问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多不多?你能知道好多吗?须菩提的神通没办法,他不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有好多,他只能知道甚多。须菩提啊,这个须菩提跟佛说呀,甚多了。佛又跟须菩提说,诸微尘如来说既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我们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说形象,说多少,都没有,最多是微尘了,多没多过微尘的。最大的,大没大过世界吧,还有比三千大千世界大的吗?没有!但是微尘没有实性,世界也没有实性。什么是微尘的体呀?它没有实性的东西呀,所以说微尘即非微尘,世界即非世界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这些东西都是缘所成法,这个缘是虚妄的缘,虚妄的缘假名说世界说微尘,世界与微尘都没有的,是空的。佛就告诉我们,世界,微尘一样都没有真实的,还包括说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你对一切世界,最大的世界,最小的微尘,你都认识它,真真在在都是假的,那反过来说,你要念念地,真正地,来对般若波罗蜜,这个无着无相的,是真实的,你了知了一切虚妄的念头都叫尘劳,巧把尘劳当佛事啊。在尘劳之中你把它作佛事,你能得到清净的法性,知道这是尘劳,是虚妄的,是没有的,你还执着它作什么呢?不会执着啦。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你了解一切妄皆是真,真随一切妄的缘,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和妄二个都不存在,因为有妄才说真,有真才说妄,真没有了,妄也不存在了,妄没有了,真也不存在了。

    真妄是相对的,缺一边,就不成立了,微尘,世界,是我们妄念分别的,如果我们妄念没有了,微尘非微尘,这样来说的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真和妄俱不存在了,还有法吗?一切法没有,这样来理解,所以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是微尘成就的,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所以世尊跟须菩提说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又问须菩提,全是问答,叫须菩提的名字,佛跟他说,问他怎么样看法?“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现在你知道了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那你如何来看待佛的三十二相?叫他重新再认识认识什么是佛。三十二相是佛吗?见了三十二相就见了佛了吗?这时候须菩提已经开悟了,明白了,“不也,世尊”。不是这样的,世尊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如来不是三十二相。“何以故?”什么原因?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非相才是三十二相,要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这个含义。佛举这个例子来问须菩提,须菩提答的时候,说不可以三十二相来见如来。因为什么呢?三十二相是依他起的,不是圆成实的,是依他起的,三十二相没有自性,所以是非相,无自性的体相还能存在吗?

    非相之相叫做三十二相,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教授我们,要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三十二相即是非相,见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如来不是三十二相,要离开三十二相,何处表现出来呢?在天台四教说,叫空假中三观都具足了,在华严中说,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融。不论在四教,在华严五教,就讲这个要讲多少卷,多少文字,要多少力才把它解释清楚,咱把这一句话就把它都带过了:要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这个要分析起来,整个五教真空绝相,四教就空,理事无碍,空假合成的。周边含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即假即真,即真即假。所以在我们这个经上啊,一句话就带过了,在我们把它详细弄清楚啊,得用多少纸墨呀,多少卷呐,才能把它解释明白。所以在我们金刚经上说,佛问须菩提:你是不是以三十二相看佛呢?须菩提这个时候已经开悟明白了:不也,世尊。我不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的。你问如来说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那你又如何见如来呢?佛又跟须菩提说:要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从此以下都是讲金刚经的功德,跟你世间其他的比喻来做证明。究竟哪个功德大。就是咱们说的利益吧。哪个得到的利益多,当然我们都想得的多了。这个拿生命来比,来比较而言呢。说现在这个金刚经的功德大,还是我舍无量的生命帮助别人的功德大。就是这么句话。说是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的那些生命来布施,恒河沙一粒沙就是舍一次生命,那无量无量了,你舍这么多生命来帮助别人,救活别人,功德大啊。这是一方。另一方,他受持金刚经的四句话一个偈诵,要人家看着这部经,持这部经,这四句话跟那个以恒河沙的生命来布施两个比喻一下子哪个功德大。是用生命来比较,来信仰受持金刚经,两个功德哪个功德多。那么以此金刚经来说,此经重于生命。你舍无量无边的生命,不见得闻到金刚经,也就永远得不到解脱,只是有功德。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咱们很多经论说,菩萨为法在无量劫中舍生命,舍得无穷无尽。释迦牟尼佛过去说,释迦牟尼佛曾在别的经论上讲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个微尘,不是释迦牟尼佛舍生命处。那该舍了好多生命啊。说菩萨为法忘躯舍了很多生命,那这个福德该大吧。不如受持金刚经的四句。你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甚于多劫舍生命的功德,因为众生受持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所教授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人我都顿尽了,妄想消除了,能够成佛。顿悟成佛。你虽然多劫舍你的生命,只是得福啊,不能成道啊。你受持金刚经呢,你能成道啊。成道与得福两个相比,那就天壤之别了啊。

    这个道理啊,须菩提现在已经开悟了,明白了。尔时,就在这个辩论终结的时候,须菩提听到这个经了,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深解意趣啊。到这个时候,须菩提对般若波罗蜜经的深意,他完全开悟了,完全明白了。感恩啊,涕泪悲泣啊,就表达感情啊。其实须菩提早就没有见思惑了,到现在尘沙惑也断了。表达他的感情,而白佛言。向佛说啊,希有世尊。今天佛所说的法呀,太希有了,最尊贵了。希有是最尊贵的意思。佛说如是甚深经典,佛你今天言说这个甚深的经典,怎么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呀。我从昔来所得的慧眼。慧就表的心啊,我从昔来我所有的智慧,我从来没听说如是之经。没听到哩,是这因缘还没成熟啊。那现在因缘成熟了,佛就对他们说了。

    因此我们现在回观我们自己,我们现在是凡夫。跟须菩提还距离很远哩。须菩提是四果圣人,佛在世的时候,他是解空第一,他名叫空生,多生累劫解空第一。他闻到金刚经,而且能如实信解,那我们跟须菩提距离还很远呢。闻法在契,听法一样的,我们今天也能受持金刚经,所以决定了我们闻经的殊胜功德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议论不到的。须菩提就向佛表白: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此经,我们都听到了,但是有一句话,信心清净,再一个我们自己来反观一下子我们自己的信心,清净吗?但是这个说是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什么是实相呢?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如来说名实相。这个告诉我们千万别着相。不要执着。要你生清净的信心,可不要有染着。我们信心能清净吗?所以不能生实相,那我们慢慢的修。怎么办呢?得天天念金刚经,一天念一遍。假使你发心一天念它十遍,天天念,渐渐心就能清净了。这个生的意思啊,真空实相的体,我们怎么能生,我们现在有我执,有法执,你得把我执空了,没有我了,再空法,我法二空,都空了中道才能显现。生起中道的思想,这才叫生。

    有这个生起,这个思想,金刚经对你就是你第一的希有功德。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是无相。让我们生起个实相的想法,这个实相千万别去琢磨哦,只是正在相应,也就是我们禅堂师父,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那个观与心相应了,产生了,那叫实相。实相无相,只要能证得就相应了,但是我们在缘起分别上头不就过去缘起分别,缘起的分别跟实相相违,这要是在我们那个俗谛当中建立的假名,如俗谛的假名进入真谛,由真谛才能契入实相,这个清净心,我们的知见。我们知见有两种,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染,一种是净。我们见的净象,见的垢象,这个是说我们以无垢的心,以无垢清净心见的实相必须有个无所得的心才行,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念金刚经?例如说没受到实际的效益,我们的功夫还没到,你不要感觉着不足,你就多念多诵,久诵久读,你生起了自己的智慧,生出智慧来,你能渐渐的明白,契合实相,明白了不等于证得,了知了不等于得到。这个道理我想我们都明白,都明白啊。所以须菩提跟佛说,世尊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我今天,此是须菩提当时闻法的时间啊,我现在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了,我能信解受持,这个不困难啊,不足为难。信解受持不难,因为他已经证的阿罗汉果了。发大菩提心了,当然他不足为难了。他见思惑都断了,那要是当来世,当来世就是未来,如果是佛灭了度了,离我们现在后五百岁,五百年,现在我们也超过很多了,五个五百年,六个五百年都过了啊,那时候众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信解受持,是人才为第一希有啊!过了五百年,有人能闻到金刚经信解受持,那真是太为希有了!为什么?那个人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是五百年之后哦,假使一个五百年,二个五百年,咱们已经六个五百年之后,要有人能信解受持,那真是稀有当中的稀有。什么原因这样说呢?他能够离一切相,离相才能成佛。

    这个道理很深哦,大家多想一想,多思维思维啊。金刚经指导我们,教授我们是让我们行的啊,听是第一步,你练习去做,去行,那才能契入。闻法要契入,契入说佛在这儿说的这些法,告诉我们一个方法而已,你得去做,做了,你又做而不舍,不是做一回两回啊,时时做,念念做,心里常记真如。如果你一天能念上十遍金刚经,你贪嗔痴的心就少了,渐渐的消灭贪嗔痴,增进戒定慧,那你渐渐才能契入。但是这种的功德道理很难生起,我曾经见到一个人念了十年金刚经,退了,退了道心了。他怎么了?他说我金刚经已经念了十年了,我没得到,什么也没得到,不念了。我问他,我说你想得到个什么?他说幸福啊,生活当中的幸福。还有我想,金刚经告诉他能成道啊。金刚经成道就叫你无所得,你在那儿求得,你跟金刚经所教育的背道而驰,你能契入吗?我们读哪部经,一定依教奉行。我想这个道理每个道友都懂得。你不依教也不奉行,完了又想得到经上所说的利益,哪儿有这个事儿啊。不论你学哪部经,你要听话。听谁的话啊?听佛的话呀。经是佛说的,佛叫你做,你不做。佛要你往南边走,你往北边行。你跟佛背道而驰,你越走越远!你怎么走到一路上去啊?

    我希望道友:第一步,听到金刚经了,你读或诵,把你这个思想啊,跟金刚经结合了,遇到任何事,金刚经的道理就现在眼前了,或者你跟人有争执,你一想金刚经,哎呀看破了,放下了,不争了,遇到有什么烦恼,拿起金刚经念一遍,你心中的烦恼就轻了,就是说火很大,喝杯凉水,浇一浇吧,就凉快了,就清醒了。你必须心跟经所教授的道理结合到一起。不然呢,我们是种善根,得福报,在修行利益上得不到。心要契入,心跟经啊契合到一起!这就能得到。得到了什么利益呢?你就任何事情都看破了,无烦无恼。这样你有什么好处?少病少恼,求富贵,能得到;求长寿,能得到。你所有求,你以一个无相之心求有相法,那应运而得解。无相心求无相法,那就难一些个。但是你有一个无相心,求无相法,也决定能成道;以有相心,求无相法,你很难得到。你得先把有相放下,完了能进入无相。

    学金刚经第一个要不执著。这个我想大家啊,说起来很容易,对任何事不执著,什么事看开一点,今天的事儿就搁的今天。早晨八点钟的事儿啊?现在十点钟了,放下!八点钟没有了,永远没有了。明天早上还有个八点,那个八点不是今天的八点了。这个道理应该懂了,过去不会回来,过去就属于过去了。未来呢?未来还没有来,谁知道未来怎么回事啊。你以为明天的还是照样的太阳出来,那不一定,也许夜间就阴天了。一切事物你应当作如是观。这样呢,第一步首先解决你心烦恼,心没烦恼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烦恼就少了啊。多观心,少说话,多说话,不观心,信口开河,这个身、口、意三业,特别要注重,注重!老和尚你讲错了,讲《心经》讲《金刚经》讲心的了,心发生在什么处?寄托在什么地方?这个大家要参考一下子啊,思一下子啊,今天就讲到这里。(第四天完)



编辑 莲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7#
发表于 2012-6-13 10:26:58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103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一天第三部分
  2009-6-16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第一天第三部分
  2009-6-16
  现在我们开始讲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过去无论那部佛经,前头都如是说:佛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说的什么法。这些话不是佛说的,是阿难尊者记的。他说“如是”,只是说这部金刚经是我亲自听到的。如是我闻,就是说这部金刚经是我亲耳听到的。什么时候听到的?佛说法的时候。我在场听到的时候,就这个时候。为什么没有确定时间?佛说法传到我们现在,这中间隔了两千多年啦!两千五百多年,这个时间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是早晨九点钟到十点钟,那美国这是夜间,你说是那天啊!没有定体的。拿我们来说,拿阳历计算,拿阴历计算,两个就错了一个月,你说算什么时候?所以,佛说法呢,这点呢,非常的善巧,非常微妙,什么时候,就是我现在这个时候,说、听的“一时”。
  在什么地方说的呢!佛是说法的主。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修的园合起来的地点。佛说法大多数在这个地点。这是个园林,佛的精舍。
  有哪些人听?有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常随佛众,佛在那里说法,这千二百五十人来了,所以,这个法可信。“如是”呢!是指法的体说,不变,永远不变,就叫如,没有过患、没有是非这叫是。这个法,它的体,法的体永远不变,金刚般若波罗蜜永远不变,永远都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离过觉非就叫“是”,就是对的。“我闻”,就是阿难自己说的,是我亲耳听到的。阿难说:这部经是我亲耳听到的。这个“我”,不计较,因为阿难证得空义,证得空义了,无我之我,那你虽说世间立法,必须得说个“我”啊!谁记的,什么时候说过?“我”不要起执着就是这了。是我亲自听到的,不是假的,证明这个法可信。所以佛说法都是“一时”,没有年月,没有不同的时间,因缘和合就说。我们这个“一时”,也跟阿难的“一时”一样的。大家集合到一起,学习般若波罗蜜。“佛”呢!是印度话,印度叫佛陀耶,我们翻译为觉者,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是自觉,说法,让众生都觉悟,自己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佛”是说法的主。在什么地点说?在舍卫国。在北印度啊,这地点是现在的北印度。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当时所居住的精舍,祗陀太子的树,孤独园长者的园。合起来供养佛的。还有哪些人听,听众都是哪些人?是大比丘等。有好多?千二百五十人众,这叫佛的常随众,佛经中多有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仅仅华严经、地藏经除外。华严经没有比丘,没有千二百五十人,还有地藏经,也没有千二百五十人,只因佛在忉利天说的,不是在人间说的。
  大比丘,为何比丘加个“大”字呢?这一批比丘随佛久了,出家久了,戒腊,就是受戒的时间长了,德高望重,都是阿罗汉,千二百五十人,没有一个凡夫僧,所以都是大阿罗汉。
  “尔时世尊,食时。”到了吃饭的时候哩!着衣持钵,披上衣;到街上、村落乞食的时候得搭上衣,得搭上大衣。钵就是吃饭的饭碗,印度叫钵多罗,此云应量器。在我们这就是饭碗。饭碗就是吃饭的工具。到了吃饭的时候,佛也要到外面化缘去乞食。到了舍卫城乞食,也是像平常一样哩,一家家乞,乞足了,回到精舍用斋。吃完饭了,把衣钵收起来洗干净。洗了足敷座而坐。吃完饭,佛就拿草一铺静坐了。就在这个时间。
  那么,这段也讲一讲这个金刚经说法最开始的时候,从乞食开始。乞食不叫讨饭,其实乞就是乞讨,向众生乞讨饮食。这是想说,般若经跟平常一样的,跟那部经都是一样的,也没什么甚深,没什么大小,没什么差别。佛法如是世间相常住,就是这样的。这最深妙的法,就在于平常生活当中,并不是很特殊,也不要标奇立异,就是在你时常入出日用之间。说这部经开始的时候,佛象往常是一样的,到吃饭的时候披大衣到城里化缘,化完饮食,回到自己住处,坐定了吃饭。吃饱了,把钵洗完了,把它收拾干净,铺草而坐。就在这个时候。
  咱讲讲这个意思,是述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因由。这个因由就是以乞食开始的。般若波罗蜜这种妙法啊,跟平常日用之间没有什么差别。
  “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佛、世尊、天人师等,都是佛十号中的一号。
  “乞食”,佛也是日常吃两顿饭,都要自己去乞食,有时候日中一食。那时候乞食,不是自己煮饭,都到人家那乞讨去,等人家都做好饭了,向人家那里讨一钵饭来吃,吃完了,坐那,这叫正命食。乞食的意思,第一含着不要懈怠,使那个懈怠的人生起惭愧心。第二,我是一个讨饭的,向人家求饮食,不要贡高我漫,因为自己也没有种,也没有收割,这是第二个意思,消除你我慢贡高。佛在乞食的时候,含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布施,让众生得福,让众生能见到佛,消灭业障,凡是能见到佛的都能获得利益。正有这三大好处,这个次第乞食要平等。佛不分贫富贵贱,挨家挨户地乞食,不是这家生活好一点,吃的饮食好一点,我专到这家化,这是不可以的。这家贫苦一点,我给他种善根,我专到他家化,也不可以。佛曾批评舍利弗和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乞食专找穷的人,甚至自己吃饭都困难的人家。迦叶尊者专去化他,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些人啊,没得福报,很困难,我给他们培福。迦叶尊者专化穷人不化富人,舍利弗就跟他相反的,专化有钱的人。那舍利弗不是想吃好,不是这个意思,他说:他今生的富贵,他如果不布施,不供养僧众,来生不见得还富有,我让他保持富贵。佛说这两种都不对。应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平等乞食,平等化度,不分贫富贵贱,平等乞化。但是规定,最多不准超过七家,七家都不给你,那今天你就不要吃了,你托空钵就回去了。只能讨七家,不是一直等着要要要,那你要上一天,那还行啊。不是这样的。佛规定的,不许超过七家。你到这家人家不供给你,你就走吧,到二家去,二家人家没烧熟,或者没做,或人家里头没有人,那你站了半天,也没什么人理你,那你就到第三家去。但是到了第七家也没有,你就不许再要了。过去我们有个尊者,过去他就不布施,他虽然成了阿罗汉,但常时托空钵。印度有句话:“罗汉托空钵”。证得了阿罗汉果,都得不到人家供给他饮食,经常就挨饿。没人供养他,为什么呢?他过去就没有布施。佛说的那个因缘就是千二百五十弟子当中的例子。就是说的日常的生活。现在佛乞完食了,洗完钵了跟大众一样地敷草而坐,草铺好了就坐下来了。
  就在这个时间,长老须菩提即在大众中从坐而起。这说明了这些大阿罗汉都是乞食的。时间就是吃饭还没过午的时间。乞完食,大家都吃完饭了,洗完钵,大家都团坐到一起的时候须菩提请法了,这是说法因缘。乞食的开始,这是这部经说法的因缘开始。在这个时候大众中的长老须菩提从他自己的座位起来把衣服整理整理:披着衣,调整一下,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单跪,就是单膝跪下。合掌恭敬,请法尊敬的礼貌。这个时候须菩提长老在大众之中是上首大弟子,跟佛出家多年了,证得阿罗汉果。他请法有请法的规矩,请法的礼节,把这衣放下,这个衣放到底下,那个时候是双披肩,把这衣这么一抄,右膝着地,都是单膝啊,不是双膝,咱们脆的是双膝,那时候都是单膝脆着,右膝着地向佛就请法。“希有!世尊!”他在合掌请法先赞叹,赞叹什么呢!说很难得啊,世尊!
  大家看看,天天如是,乞食,洗钵,完了静坐。
  那今天须菩提开了悟了,也是又开了悟了,他自己赶紧偏袒右肩,他赞叹,他说世尊啊!很稀有!很珍贵!很不可思议!就是这样子“稀有!世尊!”这是请法必须具足的五种威仪,第一个从坐而起,第二个把衣服端正一下,就严肃一下,第三个偏袒右肩,第四个右膝着地合掌,瞻仰佛,目不转睛,一心恭敬来请问:世尊啊,这很难得,很稀有!这么个机会,就称稀有。那我向佛请问:“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了三藐三菩提心了,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以前学经看到这段的时候,须菩提跟佛二十多年了,从出家到证得大阿罗汉,经常在佛的身边啊,为什么突然间成为稀有,这是他开了悟了。
  开了悟了,心里头突然间产生了一种境界,认识到自己,就是向大乘发展。向大乘发展,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来呢,就是他体性自如,如,如者,就是如如不动,那认识到佛虽然在人间而本无来去,没有来,来即无来,如来这个意思就是这么个含义。如是体,来是用,佛本来不动的,应众生机来到人间护念哩。这地方再加上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佛以不可思议的法来护持这些个众生,这就是菩萨,就是以不可思议的法来护念众生,护念诸大菩萨,这是须菩提开悟了。他跟佛二三十年了,他发现佛是善护念众生的,善付嘱诸众生的,这佛天天都是如是乞食,如是化斋那一般见惯了,突然间感觉不同了,那他赞叹佛:佛呀!你希望众生很快都成佛!那以前须菩提为什么没这个念呢,因为以前须菩提还没发菩提心,这是须菩提的菩提心成就了,就有这个感觉。这个中间说:佛呀!你把这一切大法,佛最甚深的大法付给诸菩萨,让菩萨去救度有情,使佛法永远不断。
  菩萨呢,叫菩提萨埵,具足了说,翻译华言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觉悟。都能觉悟,觉悟了,就情断了,智慧就增长了。一切初发菩提心的人应该怎么办?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了,今天突然间开了悟了,发了菩提心,向佛请法,说:佛,您是要使一切众生都觉悟,都能成佛!因为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天天佛都如是啊,今天须菩提感觉不同了,这是须菩提的菩提心增长了。他说:要想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发菩提心的话,行菩萨道,怎么来降伏自己的心呢?因为一切众生是躁动的,从来不停的,特别众生心,一天不晓得起几万次的妄想分别,骚扰不停的,今天这次法会当中须菩提他有特殊的发现,特别的感觉,才向佛请求,这就是这部经发起因缘。
  这个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由须菩提发心,发大菩提心,请佛说这部的金钢般若波罗蜜经。佛就赞叹他,赞叹他,佛言:“善哉善哉。”佛说你问的太好了,问的太好了。善哉善哉是好的意思啊!“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象你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个不是对二乘人,是指菩萨说的,佛专门给这些大心的众生,给他们,加持他们,给他们说法。那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他以前没发生这个智慧,现在发生这个智慧,请佛说一说,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那佛就答复他了:汝今谛听啊!你要问菩萨的成佛之道,菩萨法就是成佛之道,那你不能随随便便的听,得谛听。谛就是实,谛理啊,谛实,审实而听,就得观心,就是嘱咐他,得用心听啊,得要谛听,谛听,如理思维,语言有真义,谛听,得如理思维真义,你要谛听谛听,我就跟你说,当为汝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该如何住呢,应该如是住,应该如是降伏其心。还没说你应该如以下所说的住心,要如以下所说的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唯然,是须菩提答复佛说的,是的,佛,您说吧,我一定的如理思维,好好的听,高高兴兴的听。在这段文,佛一再地跟他说善哉善哉,这是赞叹他啊!所问的问题非常重要,不但是须菩提,当时法会的那些个同道的阿罗汉人,对于未来,包括我们现在,也包括我们今天,能够全本解说这种法是很不容易的,传之有万世啊!这个谛听一词啊,是叫须菩提用你的最高的智慧来听,不要用生灭心来听,换句话说,我要跟你说的,得用不生不灭的心。金刚经就是不生不灭的法,要用不生不灭的心来听,就直指般若,要跟你说般若的法门,这个法门是不容易的,是成佛之道,依此法而行就能成佛,你能降伏其心,就是般若波罗蜜。降伏其心,假使不如是,你要住在般若波罗蜜上来闻这个法,如果不住般若波罗蜜上,就是虚妄的,虚妄就不是真实的,那我说了你也得不到利益。这就是无住生心,不住一切法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应无所住而降伏这个心,而降伏其心。假使不能这样子,你住在虚妄境,住在妄境上,那你闻的法也成了妄心了。要离开妄境,那就是安住无上菩提之道,发无上菩提之心。佛这儿嘱咐须菩提,须菩提答:唯然。对,我一定好好听,就这样。“唯然,世尊。”答复佛:我照佛所说,我很希望,很高兴,愿乐欲闻,佛还没说呢,佛还没说法,就是表示态度,须菩提先表个态度。
  佛就告诉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呀,心很难被降伏。那么佛就告诉须菩提,你不是问我吗,菩萨摩诃萨要行菩萨道,怎么样来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的是两个,如何住心,如何降伏其心。佛把住心,降伏其心和着总答:很简单,不要执着,不要执相,应离开一切相而生心,也不要另外求。什么是应住之法,没有,没有能住,没有所住,不要着相,要这样的降伏其心,因为发这种心的广大深远。
  什么心呢,发菩提心。咱平常的时候,每位道友,当你受三皈的时候,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人就称为菩萨。菩萨呢,是菩提萨埵,具足了说是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要一切众生都产生觉悟,觉悟就是明白,这个意思是非常的广,说是如果发了菩提心的人想要利益众生的话,那就应该先把自己的心降伏好,总的说,不要执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有相的法没有真实的,要能见到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执着相的人不能学金刚般若波罗蜜,要无执着的人才能学金刚般若波罗蜜,这是总说的。佛就嘱咐须菩提:我要跟你说的时候,你要注意,一切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应该怎么样度众生,怎么样降伏其心呢?应该这样降伏其心。以下就是降伏其心的方法。时间过了吧,就讲到这儿。今天我就讲到这里,时间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8#
发表于 2012-6-13 10:25:55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102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一天第二部分
  2009-6-16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第一天第二部分
  2009-6-16
  心是什么?这就是所参的话头,此部经须菩提问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我引证初祖对二祖,初祖对二祖时说。慧可大师参初祖的时候,下大雪,在大雪地站着,站了三天。达摩祖师问他:你在干什么呢?二祖说我向大师求法呀。达摩祖师怎么说呢?说:汝轻心,慢心,这样能求法?二祖慧可大师受了刺激,我已经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祖师还说我轻心慢心,在刺激之下,拔出戒刀把臂膀给断了,古来公案说:“立雪断臂,断了膀子那痛得不得了,说;“心不安哪,请祖师帮我安心”,他说初祖啊我的心不安,请初祖帮我安心,初祖就跟他说:“将心来,我与汝安”。是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就找,哪里啊?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何处是心呢?二祖就答复初祖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心找不到。初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二祖就开悟了,开悟了就血不流了,也不痛了,为什么突然间一明白就不痛了呢?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你观一下吧,谁在痛啊?在这个时间你把你的心,能觉悟的这个觉性,跟你这个肉体的体分开,这就是经上所说的:“有觉觉痛,无痛痛觉”。你有个感觉觉得痛,这个痛啊绝对是痛不到你的感觉。所以不能开悟啊,开悟则当下痛苦减轻。
  实验一下,当你有时侯的肉体你指挥不灵,这个右胳膊抬不起来了不能动,你说这个身体属于你的不属于你的?属于你的,你为什么指挥不灵?不属于你的,它跟你就没关系,但是我们每个道友说话都是:“我的“,“我的胳膊”。我的胳膊不是我啊,这个道理想过没有?“我的脑壳”,“我的”,“不是我”,“是我的”!这个“我的桌子”,“我的板凳”,“我的,我的身体”,“我的”决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在我们的禅堂,道友们天天参这个问题,以前有二位老修行,在终南山里修行,二十多年了快三十年了,有一位道友感觉无所得,说:“在这山里的修行啊,不如下山参学参学”。他准备下山去参学参学。可另一个道友说:“咱们已经修行差不多了,你不要下山,就在这里继续用功!”这个道友不听,从终南山下来,到了陕西长安的潼关。夜间住在店里头,大概走得太疲乏,这一打坐他就入了定了。他这一入定好了,第二天也没看见动,第三天还在定中。店主人一看没气了,他是个和尚找谁去啊?就把他干脆抬出去烧了。这一烧麻烦就大了,一到晚上他就回来了。他说:“我在哪里?我在哪里啊?”他的神识找不到肉体了,因为店主人把他烧了。这个就传开了:这个店里闹鬼了!没人敢住了,传来传去,山里头那个跟他同修的道友就说:“我那个道友可能遇难了”,就顺着他走的足迹找,找到这个店里头。到了店里头就跟这个店主说:“前一向是不是有个老师傅在这住着?”店主也很坦白,说:“不错呀,他死了。找不着人负责,没办法,只有把他烧了,火化了。他天天晚上回来说:我在哪里啊?我在哪里啊?”没办法,这个师傅跟他说:“我把这个鬼给你收了,你的生意就好做了。”店主人当然很高兴了,说:“请师傅慈悲吧,把他收了。”“但是我有个条件,什么条件哪,就是一堆劈柴,准备一口大缸,缸里头装满水。”主人说:“好,这容易做到。”他搬口大缸来,装满一缸水,搬到住房外边,用一堆劈柴架起来,到晚上了,师傅说:“你把那劈柴给我架好,把火点着了。”夜间就见到那鬼又来了,说:“我在哪里?我在哪里?”他这个道友就跟他说:“在火里。”他到火里找,没找到。“没有啊。”又跟他说:“在水缸里。”他沿着水缸找,找不到,说:“水里也没有啊。”他这个道友跟他说:“你入火不焚,到了火里烧不死你,入水不淹,到了水里淹不死你,你要我做什么啊?”那个道友一下子开悟了,说:“谢谢”,就成道了!
  大家理解吗?入火不焚,入水不淹,你要我做什么?大家都固执,执着有个我,放不下,其实没有“我”。“都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每位道友听听:“我的鼻子”,“我的眼睛”。眼睛不是你。鼻子不是你。说“我的身体”,身体也不是你。那离开这些的我在哪里?天天参,参吧,究竟有没有我?因为是无相,《金刚经》就专门破相的,所以须菩提向佛请问:怎么样才能达到成就法身呢,云何我的心安住,怎么样让我的心住下来?佛就答复他: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你应当作如是观。其实这个时候须菩提已经大彻大悟了,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们道友就是降伏不了我们的心。
  参啊参,参的目的就是要明白,参明白了他就知道了。这个话头很多啦,诸位道友整天的在禅堂里参,当时我最初到鼓山才十六岁,我记得有一天老和尚在放完香讲开示的时候,那时候年纪小,老和尚讲很多开示都不知道,就是在后头那一打板参!参!参!这个参我记得,到现在还记得,参!参的含义就是你没明白,你要用功,要去学,但是有理上的,有事上的,禅宗的参是理上的,理上的能顿悟,就明心了,见性了。
  你的妙用呢?你能起妙用吗?你要还有方便,你得达到无相,破参了、无相了,还有个方便善巧无住呢?菩萨要行菩萨道啊,你没有无住的善巧方便,就是你开悟了,破了参了,你离行菩萨道相当远,所以要修《华严》你就明白了。这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讲经不识字,你得先给他念一遍,但是他能跟你讲,讲得非常深入,你虽然认得字但你不会讲,讲不到他那么深奥,他虽然不认字但他会讲。但他必须人家先给他念一遍他才讲,这就是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没有善巧方便,没有神通妙用。我心里想,六祖已经大彻大悟了,为什么还在猎人堆里混了十五,十六年逃避难,说明了理虽顿悟啊事须渐修,没有神通,有人追杀他,为了争夺那个祖位。他虽然顿悟,却没有产生妙用,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所以虽说是明心见性了,是否就成佛了?不错,理上成了,事上不显妙用,学《华严经》,华严经这些例子很多,五明菩萨,为什么要学五明?工巧明,哪样工巧你不会,你就是不懂,这个问题我在北京跟那个以前燕京的老燕京大学的教授叫李恩泽教授,是个老教授,这个我跟他讲,他讲得头头道道,佛经他全都能讲,也能懂,我跟他散步,我住在北海公园,泥水匠在那儿砌墙,我说:李老教授啊你去拿块砖给我砌一砌,他说不行我不会,大学教授你只在理上行,就是砌个砖修个墙,你那个时候刀一拿,就知道你内行不内行。因为你没学过,每一门的技术你不学就不会,因此我们学教义的人,理上明白了事上要锻炼。哪一门你没学,哪一门你就不会用。
  为什么在华严经上说五明菩萨要学工巧明。你想到社会利众生,你没有工巧明你利不了。这个就是宗旨是无相的。但是菩萨的智慧还得有方便善巧啊。他从无相而起的不住方便善巧。把一切法看成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方便的善巧的方便。所以,我们参入无生理的道友们。理上我们能够顿悟,事上我们要渐渐的修。
  明理有几种,有证得的,有学得的。证得的就是我们一坐几十年,豁然贯通。一件一件事物去学,历练明白的,这样子叫五明菩萨。开悟起修,那成道就非常地快。顿悟像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历练;一个善知识没参到,那个善知识所具足的你就不知道,所以必须一位一位,一位一位地参,参到最后文殊菩萨才叫他参普贤菩萨,才入普贤行。普贤行门是无量无住的方便善巧,这个方便善巧是宗旨上无相而来的。
  这部经里最主要的一点是让你悟理见性。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佛,跟那个理具成佛不一样。每个众生都是佛,那是理具,有佛性,但是没见着。参禅的见到了悟得了,但是还没产生妙用,还得修,妙用才能利益众生,大慈大悲利益众生,不利益众生成佛的,没有。此部经专讲明心见性,学这部经我们就可以自己见自己的本性,能悟到自己的本性,可不要落在文字。文字只是善巧方便,是一个工具。参禅的时候要提起疑情,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但是你学金刚经你可不要起疑心呢,你疑心金刚经是假的,那可就错了。金刚经可是真的。我们记得有个老和尚生病了,身体不好,感觉痛苦。他弟子说:师傅你不是修假观吗?假观一修就不痛了。老和尚说:观是假的,痛可是真的。这是反过来教化他,告诉你观是假的,痛是真的,痛是假的,观可是真的!翻过来了,这是没讲金刚经前,跟大家漫谈一下。
我们要学好金刚经,你也得会学。会学,就是明白法的道理,明白法的道理,第一个见到的是什么心呢?你得有信心哩。你学金刚经没信心,那你学不进去啊!相信佛说的金刚经是真的,不是假的,接受金刚经的教授,依着经中所说的法去修行,你就能够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解脱,你就没有障碍。解脱的含义是什么呢?没得烦恼了,遇到什么事,知道它是假的,就过去了。过去就没有了。这句话,社会上都说:“过去了”,“就没有了”。但是,它过去了还要把它拉回来,他还留恋它。每个人都在想过去,但过去的没有了,没有你还想着什么?想也拉不回来了!过去就没有了,那对过去应该怎么样呢!你放下吧!过去了嘛!过去没有了,你想也白想,昨天的事,昨天的事没有了,今天说今天的,今天不住啊!现在是早晨,一会就中午了,中午就下午,又没有了。就是这样。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一切法是善巧方便。所以学法就是要知道一个方法而己。不知道怎么做好,就得学,学了,照着佛所教授我们的去做。如是的思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9#
发表于 2012-6-13 10:29:05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302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三天第二部分
2009-6-18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体严法师 合丹居士 合云居士 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行居士等
    校勘:法藏法师 合祥法师 普光师 顿珠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颜涛居士 施居士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隆般法师

第三天第二部分
2009-6-18

    当我们要明白我们这个心了啊,那可大得不得了,所以华严经上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那是我们心的本体,跟太虚空一样的,遍满法界的,这个都显心的。这一段经文啊,是我们这个金刚经的重要重点,因为须菩提问佛“云何住心”。这心怎么住?云何降伏其心?就说我这个心不住,我降伏不了我这的心。这就是佛给他说的,都是住心降心的方法呀。咱又要举一个例子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说你的心啊,静下来的时候,什么境界都没有,假使有个现象,人家喊你的名字,这就境界来了。你知人叫你,这叫因境有,对,因为有境相才显现,没有境界相呢,它就不会显现了。说心本无生,因境有,遇到什么个缘,遇到什么境界相,你心就马上生起了,什么境界相都没有,那心就无生了。境没有了,你心还有吗?心也就没有了,所以前面讲的无心道人,等到你的心都没有了就成了。那个无心可不是说是妄,“没有了”是真心显现,等你狂心顿歇,歇至菩提,你的智慧可就成就了。这段意思啊,就是让明心见性。不过不像禅堂那儿只让你一句话不说让你参。

    这个给你解开了。说怎么达到无心。再说浅进,你任何不执着,你不执着跟你毫没关系。毫没关系,什么事物都跟你都没关系,你一执着,什么都跟你有关系,就是这样。因此呢,如来所说的法:“何以故”。如来所说的法不可取,也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呀。说佛说的法对啊,不对啊,当然有言说都无实意,因为什么,它是无为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啊,不是有为法显现的。这个道理啊,恐怕我们一般的,特别我们在家的道友他没法理解的。那你可以从初步、最初入手。说你的心,你坐这儿没有生,外边有个境界相,你心就随着境界相就生起来了,什么境界相都没有,你静下来,你的心什么也不生。当有人喊你,喊你的名字,你心马上就生起了,又跟你说些个什么事儿,就心随境转。心随境转的时候,那你的心啊就不是真心了,是妄心,随妄的境界转。这个道理啊不是我们现在听这么几句话就明白的,那就没有众生了,都成佛了。这个中间还要你很多的去修行。去修行啊,因为在如来所说的文字,语言文字只是给你个代表,一个符号,要你在这个上取得认识。取得认识啊,你不要产生了虚妄的知见,你要悟得。悟得什么呢?无相,没有相。诸法无相,诸法真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有相,就是假的,它要坏,它要消灭。无相还要消灭吗?谁能把虚空消灭掉啊。就是这个意思。说知解越多了,与你本心距离越远,所以说一法不生,一念不起,这样的众生,容易达归本心。但是一切法,所有的言说,佛说法是因基说的啊。有什么样根基,给他说什么样法,但是你不明心的人,永远成不到佛。必须得明心。所以明心呢就要了达你自己。比如说我们念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观,观诸法不生不灭。如果你不是这样观,你口里念,你心里不去行,你能得到吗?佛叫我们不贪、不嗔、不痴,咱们举个例子说吧:人家惹了你了,骂你了,你脑子里就没个我,你不会生烦恼?你有个假名,你张三李四,人家骂张三,因为你是张三,你不舒服了,如果你是李四呢,他骂的张三,跟我没关系。就是这个含义。如果你没相,什么相都没有,那你对一切都不执着了,任何事物你都放的下,看的破。而每个众生他都不这样去想。咱们出生带什么来了啊?你带来什么东西来了啊?当妈妈生我们的时候,你什么也都没有,当你死了之后,现在火化,给你一烧,哪个是你啊?你还有什么啊?生你没带来什么东西,等你死了你也什么东西带不走,什么也都不是你。这个道理很简单的。明白吗?人人都明白。这个很简单,人人都明白,但是为什么人放不下呢?这个中间有一个妄心,就是那个心不歇。所以对一切事物啊,你必须得加深入了解,经常观。观,咱们在语言当中随便说什么东西,全是”我的”,家庭眷属,一切物质,都是“我的”,中间必加“的”字。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我,“我的”都不是我,但是属于我的,你把这个“的”字去掉,那“我就”在哪里?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头和我的身体,离开身体我在哪里?这个是“我的”啊,那我呢?这个叫我们观,观就是你思维,想想就是我们修行。你每天在这儿修行,那等你把我找到了,你开悟了。所以我们说开悟啊,他明白了。这肉体不是我,那说明了肉体你死了之后,你还有个真我存在。人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不了啊。死不了,什么呢?业还随着你,假使百千劫,经过亿万万年,你所造的业,就你作的业是善或者恶,不了,所作业不亡,随着你,你欠人的,一定得还,就是你业不了,假使你修道修成了,一下子空观成立了,了了,这一下永远了了。空了。因为世间人都在做那福德。

    前段文字都辨的是智慧,只讲智慧。那以下的文字,佛就用了个福德,物质来形容这。形容什么呢?形容这个得失,形容有无,形容无念,形容无住。“须菩提于意云何”。说你怎么想的。凡是于意云何啊,佛都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思考,说你怎么想的?佛就跟他说,要是有个人有好多的财富,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有这么多的财物,咱们不用说三千大千世界了,咱们就说整个江西土地上的都是珠宝,这个说得大了,三千大千世界珠宝,一个佛所化度的地方,拿来作什么?布施给别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珠宝这个来布施,那这人所得的福德,该多了吧?“宁为多否”。多不多?须菩提言:甚多呀。这个福德啊太大了。“何以故”,为什么我说他多呢?世尊。我说不是物质,说是精神,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不论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还是有穷尽的啦,它还是有尽的,才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还不是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这是显的意思啊。说用这么些个七宝来供养给众生,来布施,福德该多吧?那么须菩提就接着说:是福德,即非福德相,是相不是性。你数量再多,还是有尽的时候,要是福德体呢,那就不尽了。这个所说的空意,就是咱们所说的一切物质,它毕竟是有限的,有数量的,不是它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么,还是有限量的,因此它的体、性那是真多,所以须菩提说甚多。甚多不是相,福德即非福德相。是故如来说福德多。福德不是福德性。

    这段就告诉我们,般若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啊。须菩提是以智慧来答的,佛说的是以相上来说的,相,有相皆归尽。假使我们证到无为,那个福德无穷无尽了,凡是有为法都有尽的。那佛呢举这么个例子,要是人满三千大千的这个福德,很大吧。须菩提拿理上答的,佛说的啊,福德即非福德相。这个福德不算多,福德性才算多。那福德性是什么?是空,空啊。但是是胜意空,含着无量性功德。如来说福德多的意思,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这是按世俗,须菩提答呢,按理上答的。佛所说的是事,事能显理,用理来成事,佛说这个意思是比喻的,不是显这个的。是显什么?显你能够听到金刚经的,受持金刚经的,显这个福德。佛跟须菩提说:要是有人,于此经中。此经就是金刚经。受持多少呢?四句,就是四句话,一个偈颂,就叫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四句合起来,叫一个偈子。说你对金刚经仅仅受持四句话,不但自己受持了,还去给别人说,那这个福德可大了。大到什么程度,比那个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人啊,那福德大多少倍。那是有相的,这个是无相的。

    “何以故”。佛对自己啊,自设问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须菩提啊,一切诸佛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说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果,成了佛了,都是因为得闻得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一佛二佛啊,一切诸佛乃至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从金刚般若波罗蜜出来的。那这个功德可大了,那不是世间财物了。因此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不要多,只有四句话就可以,完了不但自己受持,而且还给别人说,那这个福德呀比你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布施大的多,那个是有相的,这个是无相的,无相的永远不可坏,有相的都是有尽的,这个是无尽的。因此一切诸佛的成佛都是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而成就的,那佛又怕众生执着这个法。须菩提啊,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不要执著啊一执著就不行了,所以在《金刚经》前头说后头就谴,谴呢就是让你不执著,一执著,一执著就不解脱了,一执著就有形相了,但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无相法门,大千世界是有相的,而佛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相的,这怎能相比啊?此经的功德是让你去一些执著,去一些障碍,将来圆满佛果的,一切诸法,一切诸佛的成就都是从金刚般若波罗蜜而产生的,所以我们现在学金刚般若波罗蜜,尽管我们还不能深入,还不能悟得,你就从现象上能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名字,功德无量。为什么?这是无相法门,因此,你闻到《金刚经》一句话胜过你得世界财富三千大千世界,因为那个能失掉,你这个闻了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的种子永远不会失掉,永远不会失掉。所以说一切佛从此经出,一切法从此经出。这是真缔里说的,叫《金刚经》的真实性,《金刚经》所产生的真实性。因此说诸佛皆从此经出,原因在此。

    那么,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你能遇到,你的耳根能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名字,就有这么大的善根,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你要受持,你信,信产生力度,有力量了,有力量就领受,不只相信,还要领受,“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照”,这四句话,你要能够经常这样念,经常理解,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你要是说《金刚经》,现在你没开悟没有证得,那如果你一天念一遍,念上几年,如果念上十年,你对全经的意思啊 即使没有大彻大悟,也已经明白很多了,这叫受持。受持之后所产生的力度那就更大了,更大了,那么依着《金刚经〉》而开悟,悟得了,悟得了什么呢?你就是了生死了,不受生死轮回所约束。你有这个种子种下去,你生死一定了,今生没了,来生,来生没了,再来生,因为这种金刚种子在你根深蒂固思想里头,它种下去了,它要生根,它要发芽,它要成长,你生生世世的都会受持读诵,因此联想到我们现在能听到《金刚经》的名字,咱们前头已经讲了,前面佛已经说过了,不是一生二生千百生所受持过的,那是亿万生,不然你遇不到,遇不到《金刚经》的名字,听个名字都不容易,你还容易学它义理吗?

    以下佛就讲诸相无相,乃至诸相一相,一切相是虚妄的,一切性是真实的,说一相无相,以下就讲无相分,不要执著,咱们肉体是假的,随时消灭的,但是我们这个性体永远不会消灭。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又问须菩提了,说你怎么想啊?“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说:“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这意思说一相无相,上面所讲的法是不可取不可说,那人家就疑惑了,那声闻所证的果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证的?那不是有取吗?有证吗?因此,佛这样子假设证人问到:须菩提,你怎么样想的?“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说证了初果的人。须陀洹是证了初果的人,说证了初果的人呢他是不是就这样想法?说:我证了须陀洹果位了?须菩提:“不也,世尊。”什么缘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那就是初果的圣人啊!须陀洹看破了,对人间的事物看破了,他把见烦恼断了,见什么不起分别了,说证了果哩,断了惑了。惑是迷惑呀,不被这个见的迷惑。佛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样想的,须陀洹,证了须陀洹果位的人他是不是有这个念头:我得了须陀洹果了,我证得初果了。须菩提:“不也,世尊。”须菩提说不是这个样子,什么原因呢?“须陀洹名为入流”。入流啊,入了圣人的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圣人啦,虽然没有全部了生死,已经把见惑断了,断了,入流无所入。为什么说无所入呢?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啊,对六尘境界相他不起分别了,他不为六尘境界相所转,这就证了初果的圣人。那么一般的没有证这个果位的人,见色就起分别,闻声也起爱憎,香味触法都执著贪享,有是非观念。须陀洹证得了,对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呢,他不起分别,没有迷惑了,他明白了,全是假的,不为色生香味触法所迷,就这个意思。咱们凡夫呢?就被色生香味触法而迷,吃好的,穿好的,有分别心啊,有贪爱心。证了初果,他在这些个事物上不起贪爱心了,不起分别心了,因此就叫证了果了,断了这种迷惑。咱们见什么分别什么,等证了初果的人,他见惑断了,他不起分别了。这个断惑,看来是出凡入圣,但是这一步非常难,难啊!在凡夫,突然证了圣果,那佛形容这“如四十里路急流水”。说从那个山坡往下流,大概四十华里,那股力量,能够把他断绝了,使他不流,得有这么大力量。咱们见色,生贪爱心,好的,就想取,这不高兴的,就想舍,舍又舍不掉,取又取不着,这叫迷惑。证了初果的圣人呢,他没有这种思想了,他能断,所以佛形容“如断四十里路急流水”。但是,看来是入圣道的时候,这个是第一步,但是在这大菩萨看到这初果呀,他看着很小,在我们一般的我们出家人学了佛法的,对于初果圣人呢,这小果,证不证没什么关系,其实是你能断了这个见惑无分别,就很难很难了!很难很难了!咱们见什么起贪爱心,见什么起分别心,因此而造的业,造的这个染业啊,很重很重!若能把这个断了,第一步就达到了。但这也是入空意啊,入空意啊!在这个空的当中呢,没有色生香味触法,也得悟到空理,那叫顿断,悟到空理那叫顿断啊!因为须陀洹他现在入到圣流,入了圣位了,入了圣流,从凡夫地出入圣流已经非常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他见什么能够断贪爱心,那我们呢?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牵引了,牵了,你随着外头的业缘转化,外头的业缘,你见什么分别什么,见什么贪爱什么。所以,能断个见惑,不被六尘境界牵引,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是对我们说般若波罗蜜的人啊,这个不是我们的目标,不是我们的目标啊。那下回再讲吧,今天就讲到这里吧。(第三天完)



编辑 莲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10#
发表于 2012-6-13 10:31:42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真如禅寺讲经06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梦参长老金刚经讲座录音整理
第六天
2009-6-21

    总编:纯闻大和尚
    录音录像:道生法师 体严法师 衍伟师 安道居士 杨普诚
    打字:周居士 杨居士 施居士 妙行居士 陈乃宇等
    校勘:法藏法师 印正师 印辉师 道林师 合京凯居士等
    文字编辑:演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清正
    审稿:宏觉法师 仁智法师 隆明法师 隆般法师

    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一个度众生的分别心,也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众生心就没有人相,没有度众生的心,我心不生一个度众生的心,这个就是人相。为什么要度众生?为了成佛。有佛道可成吗?有涅槃可证吗?没有涅槃可证,没有佛道可成,这叫没有众生相。要有涅槃可证、有佛可成,那叫寿者,叫寿者相。如果菩萨度众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我们能做得到吗?好,我们帮助别人,这心里很欢喜,标榜一下,标榜自己啊!你看我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有好处,这就有我相。或者帮助别人财物,或者帮助别人智慧,都不要起执着。这个经告诉我们,一切物事假有,从有而悟空,就达到空有不二,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哩,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啊,我、人、众生、寿者相,四相皆空。你这个心啊,无心,这叫无心道人。

    昨天这个意思没讲完,今天继续讲。所以者何?这是佛说的,佛跟须菩提说的:为什么我要这样说?须菩提呀,因为实无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跟你说实在话,实实在在的没有什么法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解释啊,菩萨没有四相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空了。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之体,本来皆空了,就是体空观,它的本体是空寂的,实实在在的,没什么叫菩提法,也没有什么发菩提心的人。假使你发心利别人,说我发了菩提心了,就有能发,就有所发,有能有所有众生相,就叫执着。执着还能进入道吗?执着者就不进入道了。有个菩提心可发,发菩提心的菩萨他没有一个能发心的法跟所发的菩提心,同是无相。为什么呢?知道体本空寂啊!体本来是空相、寂静的,没有菩提心及法,那么还有发菩提心的人吗?即体观之,所以金刚经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人空法空,但是我们现代的人,就是我们现在初发心的人,没有到这种境界。你要发菩提心啊,发菩提心功德无量。给你说发菩提心的好处,劝你发菩提心,发个成佛的心,咱们目的嘛,入了佛门了都想成就啊,起码说要断烦恼啊!学佛的人,佛弟子,你一天烦烦恼恼的,人家不信佛的看见你,他就生诽谤了,佛弟子还烦烦恼恼的呢!他也知道佛弟子很清高的。我记得在厦门,福建厦门,我在佛学院当教务长的时候,早上在那山门口散步。南普陀寺一天的人山人海,很热闹,不像我们真如寺啊,山门前清静清静的。我们这个放生池前头很少有人。厦门南普陀的放生池,真是围得人山人海,于是南普陀寺每一天就是这个时候大巴已经停满啦,来的人那一天南普陀寺就靠收门票,一块钱的门票,寺院生活用不完啊!一年都收入一两千万啊!这就说,一人一块钱,你收入两千多万就两千多万人来,那我们把它轮排一天就有好多人啊!但是你说你能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啊!越是人多地方越观假相,要出世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人相是假的。人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也只是假名,是佛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对治它的贪心、妄心,贪瞋痴心,我慢心,种种的心。发个菩提觉悟了就好了,把一切世间性消灭掉,都消灭掉了,直到能消灭的也是空的。发菩提心的人是空的,哪还有个菩提心呢!就这含义。

    所以佛跟须菩提说,实实在在没有一个法叫做发菩提心,没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为什么要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对治啊!对治众生的烦恼心。烦恼没有了,发菩提心的心也没有了。我们要把我、人、众生、四相除掉了以后,你还有人我之见吗?还有烦恼存在吗?说到这儿,佛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于意云何啊,你怎么想的啊。什么事情呢?凡是佛说于意云何,先说,然后解说。就是如来于然灯佛时所有法得否。于意云何就这么个意思。佛在然灯佛,古佛的时候,那时候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得然灯佛给他授记。须菩提,你对如来授记,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怎么样看法呢?这时候须菩提已经开悟了,他是阿罗汉了。须菩提叫空生,他空观修的最好的,但是在法上还有执着,法不空,现在对《金刚经》,他请佛说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那这两句话一说,就心不被法转,不被外边境界相转,这叫不住。你不被境界相转,你心不就降伏了吗?心得到降伏了,心不为境转,咱们的心不被外边客尘境界来转。就叫我们的心不被境转。你心不被境转着,就心能转境,既不被境转,心又能转境,即同如来,跟佛没有什么差别了,佛也如是。所以佛跟须菩提说,佛在然灯佛所的时候,有没有个法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这个时候须菩提他已经完全开悟了,也证得法空了,在一切法上,他了解到了空。所以说:不也,世尊。不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如我解释佛所说的话的意思,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得。无所得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得就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告诉我们,你能观的心,跟外头所观的境,心境双忘啊。能观的心没有,无相无志,所观的境也没有,能所双寂啊。就我们坐禅,禅堂里你观的时候,你思维修的时候,就是坐呗,心和境全空的,心空及地归,所以我们禅堂的标志,心空及地归,心空了,你就成了。心空境亡,心和境双空,没有境界相,所以佛,大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见众生相他就不是度众生了,他就起执着了,这就心和境都是空的,能观的心和所观的境两个都是寂静不动的,像我们平常讲的心本无心因境有,法就是心,心本无心,你见了个什么境界,心就起什么个境界,那境没有了,心也没有了,这个是得与无所得。所以说,须菩提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呀。连法都舍掉了,还执着非法了吗?都不执着了,这个时候心跟理契合到一起了。就像我们禅堂说念佛是谁啊,跟那个谁结合到一起了。念佛是谁,心跟谁结合到一起,没有了,没有能念的,也没有所念的。在教下,他不会开悟,他把悟门都塞住了,他都在理解上解释成这样他还能开悟啊。你知道心境没有了那你要参什么?无参。参即无参。参到最后无参,修到最后无修。无修也就无证了。所以须菩提啊,这个时间完全大彻大悟,不是二乘境界了,大菩萨境界了。

    这段意思呢,佛就问须菩提啊,我在我老师然灯佛的佛所,有没有法可得?然灯佛给我授记,将来成佛,有没有?须菩提明白了。说,不也,世尊。说,世尊,你无所得了。若我解佛,你所说的意思,佛在然灯佛所,没有什么个无上正等正觉可得。这就是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说我们华言的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须菩提说无所得。四相皆空。

    须菩提,对了,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佛就赞扬,须菩提这个认识的不错,对的。佛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假使我若有所得,得了一个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了,正是无所得才给我授记啊,有所得我就成不了佛了,就这个话。

    那么然灯佛给我授记说,汝于来世,说你于将来,未来,你要当得作佛。佛的佛号呢,就号释迦牟尼。

    咱们经常讲,没给大家翻译一下啊。什么叫释迦牟尼?如果以我们华言的意思,能仁、寂默,大慈大悲,发仁慈心,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无什么可度,也无佛道可成,能仁寂默就是这个含义了。

    我用这句话来解释的啊,因为我无所得无所成,然灯佛才给我授记。怎么授的呢?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这叫授记。在这个《金刚经》上说,或是在《法华经》授记品说,佛给我们都授记了。都授记了,就是没有名号,但当来我们一定能成佛。为什么?你能有缘遇到金刚般若波罗蜜。有这个因,种了这个因了,不论你业障好重,你自己会明白,业性本空。业性本空那业怎么来的呀?业性本空为心造,你自己的心造的,我能造业的心没有了,能造业的心哪,寂静下来了,不再造了,以前的忏悔掉了,这叫心空呐。能造业的心空了,还有所造的业么?你要这样认识,所以就成佛了。何以故?佛呀,又自己把这意思再征启,再进一步说明。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了,所以成就了,成佛的时候,第一号就是如来。什么叫如来呢?是诸法的如义,一切法,有为法呀,世间法呀,无为法呀,都加起,如者不动也。如者是真空义,这个非常微妙。一切法就是如来,如来一切法没有,无来无去。若有人言,假使不明白,没有学佛的深奥意思,没有理解,以为因为如来得了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如来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还有一个佛道可成,有一个法可所得,这是错误的,这是不对的。如何是对的呢?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对了。实实在在的我跟你说啊,佛没有什么个无上正等正觉可得。那也就是说,佛也无有佛道可成。就是不执着而已,就是这么句话。简单说什么事情你不要执着,把任何事情看破了,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就自在了。

    怎么能看破他呢?观哩!观一切诸法空的呀,无所得呀。我们每位道友每天都要念心经吧。在家出家,只要一入佛门,第一个就教你念心经吧。心经第一句话告诉你,你学观啊。观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你能这样观的话,你就自在了,谁观谁自在。你不观么你就自在不了,不观不自在。说念心经是观自在,告诉你了。观自在怎么得来的这个名字,得照见五蕴皆空,把你色、受、想、行、识这么一照,就空了,太阳一出来这么一照,阴云都没有了,光明就显现了。

    所以说,若是有人说,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错误的,实实在在没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再综合说,如来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无实,不是实在的,那是假的啦,也不是假的,佛成佛就是成佛了。那什么意思啊,这句话?无实无虚啊,你若一执着,就是假的啦,若不执着,就是真的啦。就是执着不执着,要懂得。假使你进庙,往功德箱里头丢了一百块钱供养,心里不执着,也没个求功德求福德的心,也没说我这一百块钱丢进去了我就发了财了,我供养去,佛菩萨加持我,我这一百块钱变了一千块钱,一千块钱变了一万块钱,这叫求福德心啊。有没有福德呢?有。但是你一执着,这个福德性啊就变了,不执着无量,一执着那就有量了,小的很。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佛究竟得没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得了啊。没错,实在得了,得了佛没有执着。说我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道理上啊,是真的,是假的。无实无虚,就像我们人,张三他人是假的,但他还没死啊,是真的呀!你说是真的,你再过一百年看不见他了,他没有了,死了,就是假的。当下说无实无虚,不起执着,一切法如是,一执着一切法不如是,就是执与不执着之间,叫无实无虚。你要是真正的入得金刚经的话,一切法不起执着,你如是做、如是行,不起执着;假使你不执着,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执着了,佛法不是佛法。这个问题呀!大家要经常多思索啊!为什么这一切法,怎么会说一切法非法呢?他是说,先是凡夫认为一切法实有,等你修道了,修道认得实际法没有体性,一切法没有了,那一切法又随缘啊!随众生缘,众生认为一切有,所以一切法还是一切法。这靠自己去开悟,观想,去认识,要体会。这可不是言语所能传达的道理,要心领神会。心领神会,有些事情要你自己去想,你才能开悟,人家跟你说了哦,也就帮你把悟门给塞了,你开悟不了啦!

    为什么禅宗禅堂里头光要你参?禅堂跟学堂不一样,我们在鼓山时候,我们学堂里头,天天讲,上午讲,下午讲。我们禅堂里头一个月也不讲个开示,首座和尚啊,堂主师啊,后堂啊,老和尚啊,我们学堂给它取个名字叫哑巴,哑巴禅堂。所以人家骂我们学堂呱呱叫,鹦鹉学堂。鹦鹉一天都叫唤。禅堂人家不说话,要心领神会啊。心领神会这个道理就这个意思。因为你要一执着,一切法就非法了,不执着,一切法如是,一切法皆是佛法,若一执着,佛法也不是佛法了。究竟这一切法是对啊,是不对啊,一切法也没有个对,也没有个不对,那是人为的了,人给它做的,这样来认识。认识现实,在一个世间另是一回事儿,咱们就说这花儿吧,顶多它的寿命一个月,你还总把它摆这啊?假的可以,假的你摆一个月,你摆两个月也是那样子,那真的就不行了,我经常拿这个花我都想,真的好呢假的好?你说,假的当然不是真的了,谁喜欢假的呀,人都喜欢真的,但真的它一个月就完蛋了,假的你看它永远在那摆着,你看那它不变。究竟真的好假的好,就拿这眼前境界你去观吧,你去观。真的,那些大阿罗汉,那些菩萨你见不到啊,这假的这些师傅们你能见到啊,你在他身边能求福德啊,你拜三宝就是福德啊,这要你参,这个意思啊很深奥。

    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上所说的法所说的话啊,都是心法啊,要你用心,默契,不可以言说,言说只是给你启发,说你意理,心里会了,心领神会,开了悟了,你能得到什么呢?那个得到是无所得。你能得到无所得,你就成功了。咱们现在凡夫,说有所得都不是的啊,这个道理说来很简单,意理非常深,说一个悟,开悟,就说明白,一个不悟,不明白,这不是一生,两生啊,一辈子两辈子,无量劫啊,千万亿生啊,就这么一件事。你要有求的心,求个明白,越求越糊涂,知见越多,不求了,所以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佛教要达到无求无得无修无证,那才叫真正的得了,真正成了,我说这个问题,都是希望诸位道友参的了,不要随我舌头转,不要随着语言转,要你心领神会,如果是像这段经文所说的,没有修,没有证,没有菩提可得,那有什么叫如来呀,那这个名字是真的,是假的,是有啊,是没有?

    所谓如来者,即一切法如义,如如不动。诸法性空,就叫如,这就是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真如境界,就叫真如,永远不变,人人本具,没有凡圣,没有远近,没有来去,一切相不立。一切相不立,还有什么叫得,什么叫不得?能如是这样认识的,实无所得而得,这个法没有能得所得,实无所得,这就叫真得啊。什么意思呢?离一切分别,只要一起分别心,变质了,那个质啊就变了。所以因此缘故,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有的地方说,佛说一切法皆非佛法,就是对执着而言。你不执着,一切法如是,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皆如,如即不动的意思。

    那这段经文佛说实无所得,如果你拿一个无得心,没有得的心而得菩提,心不生,没有个得,没有个无得,心不生起知见,离此心外,没什么菩提可得,你也永远没失掉,在众生不失,在诸佛无所得,就在无得无失当中,你去参吧。心是寂灭的,一切智慧是本有的,这就都圆满了。学金刚经得要如是认识,能在一切法上无取无舍,离开取舍之相,没有能也没有所,这样来建立一切法,所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这个含义。这类大乘经典里头说这个很多,特别是维摩诘经,文殊菩萨跟维摩诘的辩论的话全是咱们金刚经上这类的语言。如果大家念过维摩诘经都知道,这是一切无心大法的通意都如是,等你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你就真正悟得了。

    又是学得,我们学来的,不是内心证得的,你从学得渐渐就会证得,就你知见哪,认识问题哪,已经转化了,嗯,你渐渐就能证得。有这么多智慧当然一定是由定力发挥来的,这叫定慧齐等。那我们学教理的道友们他是学慧的,那我们这禅堂的师傅们道友们他是学定的,定能发生慧,定里头发生智慧,真智慧啊。因以慧能导定,那的慧是真智慧,定是真定,叫定慧均等,不能偏废,又叫定慧齐行。这个定啊不是象他们大家讲在禅堂啊如如不动六根闭塞这个定,《金刚经》讲的定啊叫大定。什么大定呢?就在说话,吃饭,穿衣,都是定。这大定,一切运动当中,行动当中,动即是定,定即是慧,能够照一切,明了一切,这个意义很深啊,必须经过漫长的,你们才进入。所以说,说一切佛法皆是佛法,贪嗔痴是不是佛法?是啊,贪嗔痴是佛法,贪嗔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即是贪嗔痴,看你怎么样用,用的不同,字就变了。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呀,如来说人身长大, 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如来形容说。形容什么呢?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还恐怕须菩提不能深入地明白这种道理就举一个人身量的大小,人身长大,法身空身,人身长大是空的。须菩提的名字叫空生。须菩提说我已经明白了佛说的非身是名大身,一切非法皆是佛法。这二句话形容词啊,离开一切法何处又是佛法呢?离开身又名什么名大身呢?是这意思。

    因此我们见着一切法也是佛法。因此什么是身呢?非身即是身,就是看你执著不执著而已。须菩提,菩萨一入世若作是念,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因为上文说须菩提说大身非大身即名大身这个道理是已经懂了,那佛就给须菩提说,菩萨也入世啊。大身即非大身就是菩萨度众生要是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这个菩萨不是菩萨,这个菩萨不是真菩萨。为什么?

    菩萨叫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叫大道心众生,大道心这个众生是因为他的心量大,其实是众生之一。是大道心众生,没有菩萨的名字。所以说实实在在没有菩萨这个名字的,一切法都无我无人没众生,没有寿者相,无相啊。一切法皆如如是。没有这么一法叫菩萨的,一切法就无我嘛,菩萨名字是假名,无我无人无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菩萨不要执著我是个菩萨啊,你不执著就是了,菩萨也不因为我是个菩萨,就象我们,我们是人,没有谁认为我是个人。哪位道友这样想:我是个人!你想过吗?你本身就是人嘛,就是不要去执著的意思,所以就是说菩萨行菩萨道,庄严佛国土,庄严即非庄严,菩萨没有这个心:我这帮助别人是行菩萨道,是庄严佛国土。有这个心他菩萨道行不起来了,就不名为菩萨。菩萨要说我是能度众生的,这众生是我度的,这就不叫菩萨啦。菩萨没这个心。

    懂得这个道理了,那入禅定的道友一念那个定心,在你定的时候,没有个能定的,也没有个所定的,心无能所,入定的师父能有个叫我入定啦?我所入的定,还有个我所入的定,还有个能入的我,这个还叫禅定啊?无能无所才叫定,无能无所才名禅。什么叫禅呢?很简单,大家把那禅字破开,极简单的启示,无言说无文字,以这个为宗旨。禅呢,禅定的禅这边是“示”,那边是“单”,就简单启示。什么叫简单启示呢?无言说无文字无形象,一切都不立,这叫禅。这个道理很深奥,这是以眼会眼,以心会心。

    须菩提,菩萨通达无我无法。若菩萨通达了无我无法者,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菩萨翻咱们华言说:菩提萨埵、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这是就字说是觉悟的有情,觉悟其他一切有情。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让一切众生都觉悟,就是让人家都明白没有我要让你们都觉悟的这个心,要有这个心就不叫菩萨。这个问题很难很难,大家要想明白很难很难。说我在修道,心里没有修道的念头,也没个修道的想法,这才真正修道,如果装模作样有道可行,有法可修即非菩萨。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才能达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相啊,无寿者相啊,不是这个心来利益众生,那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即非菩萨。达到无相境界,才是真正的菩萨。就是我们平常每位道友,帮助人家一件事,做好事,这是无心么,做了就算了么。有些人执着,执着就有相了。我是能布施者,他是受布施者,我是能供养者,他是受供养者。有心,有相,有我,有他,功德有局限的啦。这叫不解脱。

    须菩提,菩萨作是念,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思想,有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有一个念头,我在庄严佛国土哩。说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道的时候,他在建设极乐世界,他是不是有个心,我要修建一个极乐世界?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极乐世界修不成了,不名为菩萨。什么原因呢?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我们都发愿,修行一切的万行来庄严佛国土,这是发愿,发愿啊。发了愿了而不去执着,例如说我想建立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啊非常庄严非常美妙,众生生到我这儿来的都得到解脱。如果有这个心的时候不是大菩提心者,即非菩萨,因为他心有能有所,发了一个能建立的心跟所建立的国度,所以他即非菩萨。有能有所的心有执着,简单说,通俗一点就是执着心,若没有执着,能所心不生,没一个能,没一个所,没有能,没有所,才叫真,才是真实的菩萨。若有一个能建立者,有个所建立的国度,那就不是菩萨,

    有一部经叫《胜妙定经》。这《胜妙定经》这样教授我们:假使有人造得的白银精舍,纯粹拿白银做的一个精舍,从地到上,楼台、殿阁,全是白银做的。这个精舍好大呢,好多呢。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功德大不大?满三千大千世界所建的精舍都是白银建的,这个功德不大,不如一念禅定心。一念啊。这个我想我们诸位道友,说定一天这个功力没达到,定一个小时功力没达到,一念呢,这个恐怕每一位道友都有过一念定啊。一念定心,就是这一念定心,禅定的一念定心,胜过了那个以白银造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精舍;它都不如一念禅定心。他这一念定下来,心无能所。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要论功德的话,要考验你的心有没有能所。

    我要修禅定,我有个所修禅定的法,这就叫能所。我们住禅堂的道友,他没有个能心所心啊,把这个心放下了,心无能所就是禅定,心有能所即非禅定。想有、起个心、动个念“我要修禅定,我要入禅定”,即非禅定。应无念。所以我们经常说,供养几千个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无心无念,心无能所,就是禅定。那我们心有能有所,即非禅定。能所不生的时候,本身就叫禅定。为什么这样说?什么叫禅定心?一念不生,一念不起,这叫禅定。清净心,不生不灭,这真正无我了,到这种境界,真正无我了。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佛说他是真实菩萨,这才叫真正的菩萨。佛说真实的菩萨。但我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就没分别了,但是还是有两种差别,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无我。人若断了见思惑,能达到人无我,法无我,得断无明,断了烦恼无明才叫法无我。但是就人无我说也好,就法无我说也好,本来都没有,你必须得通达,通达这个了就寂然平等,那我们修行就达到平等了。

    寂然就是定。若不达到,就不平等,就有我了。对一切诸法之相,法相,诸法之相,你能够一点的罣碍没有,都能通达,那你这个心啊,确实做到无我了。无我才通达,一切法无我,就是我无。没有我,这样子达到人法双亡,没有我执我见,人我执没有,法我执也没有了,这叫真实菩萨。这样去修,不是执着就成就了。真正修到理解力和你所行的都达到了心尽,能所心尽,尽是没有了,达到究竟了,没有能心,也没有所境,能所双亡,没有能度众生的菩萨,也没有所度的众生,叫能所双亡,没有能度所度,这才叫真正菩萨。把众生跟自己若是能再进一步,众生即是自己,自己即是众生,那就更深入了。

    须菩提啊,于意云何?佛又对须菩提启示,说你怎么想的?

    每个问号都如是了,但问题还没说,它是倒装句,印度的文法跟我们中国文法不一样啊,他是先说,比如我们说你吃饭没有,他不这么说,他说你饭吃没有?这话是一样意思,我们说你吃饭没有,这是我们的通说了,你在其他的民族,他问你饭吃了没有,客词变主词,这是跟我们语言文字上有所这么颠倒的。

    所以说每一段都是于意云何啊?事情没说啊,先说你怎么想,完了跟你说这个问题你怎么样看法啊,就这样意思啊。于意云何?说你怎么样看?如来有没有肉眼。如来是人,降生人间,跟咱们一样的啊,身体一样的啊。那须菩提当然答复说,如来有肉眼否?如是,世尊。说你有肉眼,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否?说你怎么想的啊?如来有没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否?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否?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否?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这叫五眼圆明,佛具五眼,那咱们一切人是不是也是五眼呢?一样的啊,咱们也有五眼。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极乐世界啊?我们没有佛眼,因为迷了。咱也没有天眼,迷了。只有一眼,肉眼。其他的四眼呢,不能自见哪。因为啥呢?俺们是在迷了!本来我们也跟佛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迷心除掉,心不迷了,五眼圆明,大彻大悟的人,他一开悟,明白了。五眼圆明也有单修的,肉眼,只能通达一件事。

    我们在五台山有个老道友,他跟那个在美国的寿冶老和尚啊,都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同住的,寿元老和尚在美国回来,在上海下了飞机,完了以后,到五台山上去看他这位老道友,因为这位老道友还在广济茅蓬住。寿冶老和尚以前是广济茅蓬的和尚啊,他去看他这老道友,老道友就说,你哪天在上海下的飞机,都谁到飞机场接你去的,你在美国买飞机票的时候有点困难,费了好多手续买到了。他说这点事你都知道了。他说我都看见了。他就是得了神通了,五眼圆明。那你平常谁知道啊?穿得烂兮兮的,在那禅堂自个儿猥琐琐地,有时侯一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一顿饭也不吃,人把他当个老修行,当他一表现,大家都以为他圣者了。这一圣者啊,第二天他就圆寂了。要不是圣者呢,还可以多活两天,因为这一表露啊,活不成了,自己就走了。说在我们修道当中,这种情况都有,我只是举这么个例子做证明而已了。这个在我们修道者当中,不怎么样,不是说了不得了,这叫了生死了?证了涅磐了?还远得很。和尚,这类的和尚很多,隐而不露,因为这个距离佛道非常远,并不是这就成了,这就开个天眼,或者是哪一门他一门深入,有点成就了,他不能表露,一表露赶快就得走路,再另换个身体吧,就这样意思。

    所以佛问须菩提,如来是五眼全具足的,是不是这样子的?那须菩提说当然是这样子了。如果没有迷心,全是悟心,那你就五眼圆明,因此,佛是见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啊。一切众生不只包括人类,畜生类,凡是有情众生都能成佛,都能成就,因为一切众生与佛同体,跟佛无二无别的。所以佛生起大悲心度一切众生,这叫同体大悲,所以佛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把这个迷掉的,迷了就失去了,并不是丢了,迷了,迷了不是失掉的,迷失掉的。因为佛成道之后,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有佛性就是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啊。为什么流落六道,轮转苦难呢?所以起了这种怜悯大悲心。佛有这种天眼,从肉眼而到天眼,完了第三种是慧眼。慧眼不开,愚痴,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慧眼当然开不到了。说我们对一切法执着,所有一切法执着,就把法眼迷掉了。要义是对一切法,明白一切法为心所现,那就法眼,法眼开了,如果把烦恼的思惑无明惑除掉那就慧眼普照,这就五眼圆明,佛是五眼圆明的啊。所以一切众生,佛见众生,不见众生相,什么意思呢?佛的随众生所见因为佛是究竟悟者,知道众生是把一切事物看成如幻如化,如梦泡影,到我们金刚经最后的时候,解释的时候,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观一切法就这样来观,众生即非众生。但是我们凡夫呢,是肉眼,见内不见外,隔着一张纸我们就看不见了,有遮盖就没有,就见不到了,余他的四眼都不灵通啊!因此这个五眼的时候呢,详细分析呢,这是属于名相了,很多,这就不讲它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

    佛说法的时候经常拿恒河来作比喻。恒河在印度,翻译成“天上来”。说恒河的水呀是天上来的了啦。都拿恒河作比喻。恒河水不是天上来的,哪里来的呀?珠穆朗玛峰流下来的。因为这股水从珠穆朗玛峰流下来,经过西藏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并没有流入中国,从西藏就流到印度去了,到印度就叫恒河。在我们中国的长江,那名字很多了,就一条河的长江名字很多。拿这个作证给大家说,长江是在青海离玉树大概一千五百多里,这个地区是没有人烟的,新疆,青海,甘肃几个省的中间,荒原,地下冒出来的水,这股水名字很多,流到青海境就叫通天河。通天河流到下流就叫金沙江。金沙江嘛流到西藏地区经过云南叫怒江。怒江经过四川叫嘉陵江。嘉陵江流到重庆,重庆流下来就是长江。长江流到南京呢就不叫长江了。它名字很多,一条河呀都有这么变化,那么这条恒河呢是从珠穆朗玛峰流下来经过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就叫恒河,翻译为“天上来”。这你按地理讲呢它在恒河里,是说从我们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下来,这个沙呢非常细,其实是面粉一样的。佛说法经常拿这个恒河来比喻,其沙很细。恒河沙很多很多细如面粉,谁能把恒河一个河的沙子算清楚呢?谁也算不清楚。那么佛拿这个作例子了,拿这作比喻了,显法的。

    须菩提呀就象恒河里的所有沙,佛说是沙还是说不是沙呀?都是。世尊也说是沙。恒河沙就是恒河沙。佛拿这个作例子,佛要问须菩提的意思不在这里,拿这个作比喻。于意云何?说你怎么想?一个恒河所有沙,把一沙一粒都作为一恒河,这恒河有好多,是诸恒河所有沙,再把所有的恒河沙,一个恒河,一沙作一恒河,再把这些个恒河所有沙变成世界,一沙一世界,佛世界如是,拿这个作例子讲。佛的世界有好多,就象恒河沙这么多,宁为多不?这世界多不多?光恒河沙就说不清楚了, 再变成世界呀?所以须菩如实答复:“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而所国度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一个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又变成一个恒河,完了这些个沙数的恒河都把它作为佛的世界,这个世界无量啊。如恒河沙中所有的沙,佛世界就如这样多,该算多了吧?甚多。须菩提说呀,就是这些个恒河的都说不清楚了还说恒河的沙呀?众生若干种心,这么多的世界的众生,众生无量无量啊,这个众生他们所有的心如来悉知,如来全部知道。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如来说诸心,第一个是遣,心即非心,非心即是心,这是一个遣一个立。

    这么多众生,这么多众生的众生心如来都知道。如来是从体上知道的,每个众生的体如是,于是众生心如是,因为心即非心,是名为心,这个道理,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的道理,是一个含义。什么意思呢?解释这个。所以者何?为什么佛这样说?须菩提呀过去心不可得,心过去了,过去就没有了,你还得得到吗?咱们众生所以说看不破,放不下,本来过去的事儿他还回想,经常想,本来没有了,他还要想,这就叫放不下。现在心呢?现在心不可得呀,前念失掉后念来了,早晨的心,跟中午的心不一样啊,不是早晨的心了,也不可得,现在的心现在不住,咱们上课时候的心跟现在不一样了,下了课的心又不一样,心是随时变化,变化非常地快,所以说过去心已得不到,现在心它不住,念念不住你也得不到,未来心还没有来呢,你又怎么知道呢?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未来俱不可得,过去的消失灭了,未来的还没有生起呢你怎么知道?现在的不住,念念不住,为什么?心的虚妄分别,这些心都是虚妄分别啊,究竟以何为心呢?过去的心是我的心,过去没有了那你心不也没有了?说现在心是我的心,现在不住,前念失掉了后念又起了,未来的心,未来还没有来呢你又怎么知道?过去心不可得是妄念,前念的妄心已经过去了,你要追呀追寻呢,你找不到的。现在心不可得,心无相,心有什么形象呢?咱那肉团心哪,那不是心,那是妄,妄想的心,妄心,真心无相的,怎么样来见,怎么样来见真心,如果你见到了,那开了悟了,这就开悟就是这样意思。未来心,未来心不可得,本来就没有,心无所有,那我们这心是什么呢?无量劫来的习气呀!不是你的心呐!过去就不会再生了,这就《金刚经》说的三心了不可得。那这起个什么名字呢?佛,你要成佛了,你把你三心修得一念不生,万法皆空,什么都没有了,三心了不可得,这就叫佛,这个意义很深的。什么叫佛呀?无心道人,修道成就者了,三心了不可得。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编辑 莲心




南无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5-6 08:03 , Processed in 0.1210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