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80位禅宗大师悟道因缘41-50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9 16:2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1.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42.芙蓉灵训禅师悟道因缘
 43.临济义玄禅师悟道因缘
 44.千顷楚南禅师悟道因缘
 45.相国裴休居士悟道因缘
 46.大随法真禅师悟道因缘
 47.灵云志勤禅师悟道因缘
 48.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49.关南道吾和尚悟道因缘
 50.漳州罗汉和尚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宣州(今安徽宣城)剌史陆亘大夫(764-834),南泉普愿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曾历任兖(yan)州、蔡州、虢(guo)州、越州、宣州刺史。南泉禅师晚年在池州传法的时候,与陆亘大夫的关系非常密切。陆亘大夫曾迎请南泉禅师入宣州治所供养、亲近、问法。在南泉禅师的不断点拨下,陆亘大夫后来得以悟明心性。
  有一天,陆亘大夫向南泉禅师提出了这样一个古怪的问题:“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
  南泉禅师听完了陆亘大夫的问话,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大声地招呼道:“大夫!”
  陆亘大夫随即应道:“诺。”
  南泉禅师道:“出也。”
  陆亘大夫言下开解,当即礼谢南泉禅师,并执弟子礼。
  陆亘大夫开悟后,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仍然不断地亲近南泉禅师,南泉禅师也不负所望,不时地给予钳锤,故两人之间多有机锋对辨。
  一天,陆亘大夫前来礼谒南泉禅师,告诉南泉禅师道:“肇法师也甚奇怪,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南泉禅师指着庭前的一株牡丹花,说道:“大夫!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
  陆亘大夫一听,如堕云里雾里,不知何意。
  陆亘大夫接着又问:“天王居何地位?”
  南泉禅师道:“若是天王,即非地位。”
  陆亘大夫道:“弟子闻说天王是居初地。”
  南泉禅师道:“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
  陆亘大夫于是辞别南泉禅师,准备回宣城治所。临行前,南泉禅师问道:“大夫去彼,将何治民?”
  陆亘大夫道:“以智慧治民。”
  南泉禅师道:“恁么则彼处生灵遭涂炭去也。”
  后来,陆亘大夫请南泉禅师入宣州供养。陆亘大夫出来迎接的时候,指着城门道:“人人尽唤作雍门,未审和尚唤作甚么门?”
  南泉禅师道:“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风化。”
  陆亘大夫又问道:“忽然贼来时作么生?”
  南泉禅师道:“王老师罪过。”
  陆亘大夫又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么?”
  南泉禅师道:“只如国家,又用大夫作甚么?”
  南泉禅师来到宣州后,陆亘大夫请师上堂。
  陆亘大夫道:“请和尚为众说法。”
  南泉禅师道:“教老僧作么生说?”
  陆亘大夫道:“和尚岂无方便?”
  南泉禅师道:“道他欠少甚么?”
  陆亘大夫反问道:“为甚么有六道四生?”
  南泉禅师道:“老僧不教他。”
  陆亘大夫又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时卧,如今拟作佛,还得否?”
  南泉禅师曰:“得。”
  陆亘大夫言下有些狐疑,又问道:“莫不得否?”
  南泉禅师道:“不得。”
  随着跟随南泉禅师参学的时间日久,陆亘大夫觉得自己对佛法有所契入。一天,陆亘大夫告诉南泉禅师:“弟子亦薄会佛法(弟子也略懂些佛法)。”
  南泉禅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大夫,你在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陆亘大夫道:“寸丝不挂。”
  南泉禅师道:“犹是阶下汉。”接着南泉禅师又补充道:“不见道,有道君王不纳有智之臣。”
  南泉禅师评价陆亘大夫“寸丝不挂”之境界犹为“阶下汉”,值得我们好好去用功参究。修行须到“担得起,放得下;放得下,担得起”,空而不空的境地,始有相应分;须是“有时孤峰顶上啸月眠云,有时大洋海中翻波走浪,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始得自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2#
发表于 2009-11-29 16:26:31 |只看该作者
芙蓉灵训禅师悟道因缘
  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归宗智常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
  初参归宗智常禅师,灵训禅师问:“如何是佛?”
  归宗禅师道:“我向汝道,汝还信否?”
  灵训禅师道:“和尚诚言,安敢不信?”
  归宗禅师道:“即汝便是。”
  灵训禅师问:“如何保任?”
  归宗禅师道:“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归宗禅师的意思是说,佛性本自具足,若起有为保任之想,即是多余,要在无念无住,方是正途。
  虽经归宗禅师的开示,但是,此是灵训禅师心中并未彻底安宁。因此,他想辞别归宗禅师,前往其他的地方参学。
  归宗禅师问:“甚么处去?”
  灵训禅师道:“归岭中去(回福建去)。”
  归宗禅师道:“子在此多年,装束了却来,为子说一上佛法(你在这儿呆了多年。你下去好好地打点一下行装再来,我给你开示一下无上甚深佛法)。”
  灵训禅师于是谨遵师命,打点好了行装,又重新来到归宗禅师那儿。
  归宗禅师道:“近前来!”
  灵训禅师于是走上前,准备用心聆听师父的讲法。
  归宗禅师却说:“时寒,途中善为(现在天气很冷,一路上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灵训禅师一听此言,顿忘前解,心意豁然。
  灵训禅师辞别归宗禅师回到福州后,住芙蓉山接众。后入寂,谥弘照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3#
发表于 2009-11-29 16:26:45 |只看该作者
临济义玄禅师悟道因缘
  镇州(今河北正定)临济义玄禅师,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俗姓邢,曹州(治所在今山东荷泽)南华人。临济禅师“幼而颖异,长以孝闻”;有出尘志。出家受具(具足戒)后,一度居于讲肆,听习毗尼,博研经论。后慕禅宗,乃投黄檗禅师会下参学。临济禅师修行精进,不惮辛苦,志行纯一,深为同门师兄弟们所敬重。当时,睦州陈尊宿亦在黄檗禅师座下,充当自座和尚。
  一天,睦州问临济禅师:“上座在此多少时?”
  临济禅师道:“三年。”
  睦州又问:“曾参问否?”
  临济禅师道:“不曾参问,不知问个甚么?”
  睦州道:“何不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在睦州的鼓动下,临济禅师于是前去问黄檗禅师:“如何是佛法的大意?”
  话还没有问完,黄檗禅师早已一拄杖打过来。
  临济禅师莫名其妙地败下阵来。
  睦州见临济禅师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问话作么生?”
  临济禅师道:“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
  睦州道:“但更去问。”
  于是,临济禅师又去问,黄檗禅师举杖又打。
  就这样,临济禅师三度发问,三度遭打,实在是绝望极了。
  于是他告诉睦州道:“早承激劝问法,累蒙和尚赐棒,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
  睦州觉得他辞去,挺可惜的,便说道:“汝若去,须辞和尚了去。”
  临济禅师于是礼拜睦州而退,准备第二天拜辞黄檗禅师。
  睦州于是事先来到黄檗禅师那儿,说道:“问话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若来辞,方便接伊。已后(以后)为一株大树,覆荫天下人去在。”
  第二天,临济禅师来礼辞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于是指点他说:“不须他去,只往高安(今江西境内)滩头参大愚(归宗智常禅师之法嗣),必为汝说。”
  于是临济禅师来到大愚禅师坐下。
  大愚禅师问:“甚处来?”
  临济禅师道:“黄檗来。”
  大愚禅师又问:“黄檗有何言句?”
  临济禅师道:“某甲三度问佛法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
  大愚禅师道:“黄檗与么(这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亦作“彻悃”,诚恳慈悲至极),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
  临济禅师一听,言下大悟,惊喜道:“元来(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
  大愚禅师一把揪住他,问道:“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
  临济禅师便向大愚禅师的肋下筑了三拳。
  大愚禅师推开临济禅师,说道:“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临济禅师于是辞别大愚禅师,重新回到黄檗山。
  黄檗禅师一见,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甚了期!”
  临济禅师道:“只为老婆心切。”
  临济禅师将趁便代办的事务交待完毕之后,又重新侍立在黄檗禅师身边。
  黄檗禅师问:“甚么去来?”
  临济禅师道:“昨蒙和尚慈旨,令参大愚去来。”
  黄檗禅师道:“大愚有何言句?”
  临济禅师便把自己参大愚禅师之经过告诉了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道:“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
  临济禅师道:“说甚待来,即今便打。”
  说完,便用巴掌打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道:“这风(疯)颠汉来这里捋虎须!”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
  黄檗禅师便唤侍者,说道:“引这风颠汉参堂去。”
  临济禅师悟道后,并没有立即去住山,而是继续留在黄檗禅师身边请益。在黄檗禅师的不断钳锤之下,临济禅师的证悟终于进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成为禅门中最大的一个宗派--临济宗的宗祖,开法于镇州。今河北正定临济寺即是他当年开法接众之道场。
  临济禅师接众,素以喝著称,在他的接引之下,开悟者不可胜数,得法并行化一方的著名弟子有二十余人。除了用喝之外,临济禅师还有三玄、三要、四句等方便设施,以接引不同来机。他的上堂和示众法语,更是深入浅出,直指人心,千百年来一直被视禅门瑰宝,可作为修禅的入门指南。学佛者,不论修何法门,欲树立正知正见,临济禅师的语录不可不看。
  临济禅师圆寂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谥慧照禅师。
  临入寂灭时,曾说传法偈云: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吹毛,比喻极锋利的宝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4#
发表于 2009-11-29 16:26:55 |只看该作者
千顷楚南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福州张氏子。幼年即投开元寺昙蔼禅师出家,二十岁时于五台山受具足戒,随后赴赵郡学习小乘相部律,又赴上都学习《净名经》。楚南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较深的研究,但是深感自己的本分事尚未解决。于是前往常州礼谒芙蓉太毓禅师(马祖法嗣)。芙蓉禅师一见楚南,便知道他的因缘不在此,于是对他说:“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
  楚南禅师于是又前往江西参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
  [三界影像尚未现形,也就是无,那个时候你是个什么状态?黄檗禅师是在问楚南禅师的自性、本来面目是什么。]
  楚南禅师道:“即今岂是有邪(眼前难道是有吗)?”
  黄檗禅师道:“有无且置。即今如何(有无的问题且不管,当下是个什么)?”
  楚南禅师道:“非今古。”
  现前这一念心性,为三界之母,非有非无,非过去、现在、未来。故楚南禅师作如是答。]
  黄檗禅师一听,知道他见性了,遂称赞道:“吾之法眼,已在汝躬。”
  于是,楚南禅师便留在黄檗禅师的身边,执巾侍盥,朝夕请益。
  会昌法难以后,楚南禅师入住杭州千顷山慈云禅院,大振黄檗禅风,应机不倦。在这期间,他常常入定,或十天,或半月,或月余。
  楚南禅师曾接众云:“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乃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系绊。”
  时有僧问:“无漏道如何修?”师曰:“未有阇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师曰:“体者亦无。”
  另有僧问:“如何是易?”师曰:“著衣吃饭,不有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岂不易邪?”曰:“如何是难?”师曰:“微有念生,便具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所以佛教诸菩萨云‘佛所护念’。”
  楚南禅师迁化于文德元年(888)五月,塔于院之西隅。大顺二年(891)宣州孙儒侵扰钱塘,手下士兵打开楚南禅师的塔,发现楚南禅师全身俨然,爪发俱长,惊恐不已,乃悔罪而去。楚南禅师生前撰有《般若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一卷行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5#
发表于 2009-11-29 16:27:08 |只看该作者
相国裴休居士悟道因缘
  相国裴休居士,字公美,河东闻喜(今山西境内)人,黄檗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裴休任洪州刺史的时候,结识了黄檗希运禅师。当时,希运禅师在黄檗山大安精舍隐修,终日混迹于僧众之中,做一些诸如扫洒殿堂之类的杂务,人莫测其深浅。
  一日,裴休入寺烧香,寺院主事僧负责接待。
  在参观一处壁画的时候,裴休问:“是何图相?”
  主事僧回答道:“高僧真仪(这是一位高僧的肖像)。”
  裴休问道:“真仪可观,高僧何在?”
  主事僧无言以对。
  裴休又问:“此间有禅人否?”
  主事僧道:“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
  裴休道:“可请求询问得否(可以请他来问一问,好吗)?”
  于是,主事僧急忙把黄檗禅师叫来,裴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黄檗禅师,心里很高兴,于是对黄檗禅师道:“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休刚才有个疑问,在场的诸位大德吝于言辞,没有回答我。现请上人代他们答一转语)。”
  黄檗禅师道:“请相公垂问。”
  裴休于是把刚才的问话重复了一遍。
  黄檗禅师大声喊道:“裴休!”
  裴休应诺。
  黄檗禅师道:“在甚么处?”
  裴休当下知旨,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连声赞叹道:“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故汩没于此乎(我的这位老师真是一位大善知识。他开示人如此切中肯綮,为什么隐没在这里呢)?”
  寺院里的僧众都愕然不已。
  裴休于是便礼请黄檗禅师到他的府署,住在那儿,接受他的供养,并执弟子礼。黄檗禅师屡屡推辞。不得已,裴休只好请求他入住黄檗山,大兴祖教。黄檗禅师住山以后,裴休一有空儿就进山拜谒黄檗禅师。有时候因为太想听到黄檗禅师的精妙开示,就干脆请黄檗禅师入州小住。
  在黄檗禅师的诱导下,裴休不仅彻底通达了祖意,而且对教相也很精通。诸方禅德都赞叹裴相国不愧出于黄檗之门下。
  裴休后来调任安微宣城刺史,路远山遥,不能时时亲近黄檗,于是他在宣州别创精舍,迎请黄檗禅师入居。裴休在撰圭峰碑的时候讲,“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可见裴休与黄檗禅师之间的道情之深。
  裴休生前为弘扬佛法做了很多文字工作。他收集整理了黄檗禅师的语录《传心法要》和《宛陵录》,并亲自书写作序,同时他还书写过《大藏经》五百函。此外他还为圭峰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原人论》及《圆觉经疏注》、《法界观》等书作过序。他还写过发愿文,流传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6#
发表于 2009-11-29 16:27:25 |只看该作者
大随法真禅师悟道因缘
  益州(今四川成都)大随法真禅师,长庆大安禅师之法嗣,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俗姓王。少年时即宿根大发,悟前世因缘,决志寻师问道,后于慧义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南游参学,先后礼谒过药山、道吾、云岩、洞山等诸大禅师。后止于大沩禅师座下,时长庆大安禅师充沩山典座。
  法真禅师至沩山后,用功精勤,连续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操履不群,深为沩山禅师所器重。
  有一天,沩山禅师见到法真禅师,便问:“阇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
  法真禅师道:“教某甲向甚么处下口?”
  沩山禅师道:“何不道如何是佛?”
  法真禅师当即作手势,掩住沩山禅师的口。
  沩山禅师赞叹道:“子真得其髓。”
  因为得到沩山禅师的印可,从此以后,法真禅师的道名日渐远播。
  数载后,法真禅师辞别沩山,返回西川,寄居于天彭堋(peng)口山龙怀寺,每日于路旁煮茶,普施过往客人,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后来在龙怀寺的后山,法真禅师发现了一处古老寺院,名曰大随。寺周围群峰耸秀,涧水清泠。中有一棵古树,树围四丈余,树的南侧恰好有一口,其状如门,中空无碍,不假斤斧,自然生成的一个小庵。法真禅师于是移居于此,名之曰“木禅庵”。
  法真禅师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虽然他身不出山,但是法名远扬,四方学者,千里趋附。当时四川的地方长官对法真禅师亦甚为钦尚,曾多次遣使迎请讲法,法真禅师都以老病为由,婉言谢绝了。
  关于大随禅师的禅风,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上堂法语及接众公案中,知其一二:
  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这一法语,与《大乘起信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代表了禅宗最基本的观点。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大同禅师),举前话。子(投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禅师已殁(入灭)。僧再至投子,子(投子)亦迁化(圆寂)。
  一般学人往往从外道断、常二边之见的角度,来理解真如(自性)与诸法(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在生灭之外有一个不生不灭在,在现象世界之外有一个所谓纯粹的本体世界在,在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在。这僧之所问,其落处正是这二边之见。惜乎其知见太甚,虽得法真禅师的点拨却不肯回头。及至回头,已追悔莫及!
  问:“生死到来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曰:“谁受供养?”师曰:“合取钵盂。”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法真禅师的态度是“遇茶吃茶,遇饭吃饭”。这时最明智的做法。万不可把它理解为麻木和逃避。须知他这吃茶吃饭,有个“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在,而不象我们凡夫那般千番计较、百般思索,被境所转。“谁受供养”这一问,足见这僧有个“我见”在。就凡夫而言,生死是对“我”的最大的否定。那么,死后谁受供养自然就成了问题。可惜这只是一个大妄想而已。“合取钵盂”这一答极妙。是受供养,是不受供养?
  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甚么处驻足?”师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这一问就象“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向什么处屙”一样。佛法遍一切处,碍你什么事?有时执着于佛法,也能将人缚住。
  法真禅师临终时,曾为徒众作过一段极精彩的表演--
  众僧参次,法真禅师以口作患风势,嘴角歪邪,面部扭曲。法真禅师对众人道:“还有人医得吾口么?”众僧竞送药以至,俗士闻之,亦多送药。法真禅师皆不受。七天后,法真禅师自掴其口,令恢复如常,并对众人说:“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说完端坐而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7#
发表于 2009-11-29 16:27:36 |只看该作者
灵云志勤禅师悟道因缘
  灵云志勤禅师,长庆大安禅师之法嗣,福州长溪人。初礼大沩,久未契悟。时长庆大安禅师于沩山充当典座。
  一日经行,灵云禅师见桃花灼灼,因而悟道,平生疑处,一时消歇。于是作偈曰: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禅师看了他的悟道偈之后,反复诘问,遂与之印可,并教诲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古人讲,开悟的契机因人不同而千差万别。有言下荐得,有从缘悟得,有读经明得。诸般悟处,以从缘悟得,得力最大。因为从缘悟得需要有长期的修行作基础,是量变到一定的程度而发生的质变,而且完全是无心而得。因此,一旦从缘悟得,便永不退失。从灵云志勤禅师的悟道偈中,可以看出,他在睹桃花悟道之前,整整苦修了三十年。没有这三十的功夫,纵然天天见桃花,亦不得悟入。
  志勤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回福州灵云山传法。
  其座下曾有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
  志勤禅师道:“青山元(原)不动,浮云任去来。”
  这一答语,对于我们这些怖畏生死的凡夫来说,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生死是什么?原本是人的妄想。究实而言,无生死可得。若悟本来面目,生死不过如浮云一般,而我们的自性何曾减损过一毫,何曾移动过一步!
  志勤禅师在灵云山驻锡期间,与雪峰义存禅师之间多有机锋往来。
  雪峰禅师曾作偈送双峰古禅师,最末一句是:“雷罢不停声。”志勤禅师知道后,另作一句云:“雷震不闻声。”雪峰禅师听说后,遂赞叹道:“灵云山头古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8#
发表于 2009-11-29 16:27:44 |只看该作者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严阳尊者,讳善信,洪州武宁新兴人,赵州丛谂禅师之法嗣。
  初参赵州和尚,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赵州和尚答道:“放下著。”
  严阳尊者非常纳闷,便问:“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
  赵州和尚道:“放不下,担取去。”
  严阳尊者言下大悟。后回洪州传法,常有一蛇一虎相伴。
  严阳禅师接人多用活语,既不施棒也不施喝,唯凭三寸软舌为人解粘去缚,机锋莫测,颇得赵州和尚的真传。
  有僧问:“如何是佛?”师(严阳禅师)曰:“土块。”问:“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问:“如何是僧?”师曰:“吃粥吃饭。”问:“如何是新兴水?”师曰:“前面江里。”问:“如何是应物现形?”师曰:“与我拈床子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9#
发表于 2009-11-29 16:27:55 |只看该作者
关南道吾和尚悟道因缘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道常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
  他的悟道因缘很奇特。
  有一天,他经过村墅(游乐场所),正好碰上巫师在跳舞乐神。巫师一边跳着舞一边念道“……识神无……”,道吾和尚忽然有省。
  巫师所念“识神无”的具体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可以断定它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单就道吾和尚所听到的“识神无”三字,倒是可以与佛教拉上边。长沙景岑禅师有一首偈子,曾提到了“识神”二字: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世人不知“无我”的道理,认为人死后有个轮回的主体“识神”在,并把这个“识神”当作自己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这个“识神”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实体我,它的本性是空的;换言之,它不是实有,而是迁流不息、刹那生灭的假有。
  也许这正是触动道吾和尚明心见性的契机所在吧。不管怎样,道悟和尚听到“识神无”三字而开悟,决不是偶然的,必定是他心心念念在道上会、功夫到了瓜熟蒂落的地步,才有这精彩的一幕。
  道吾的尚开悟后,当即前往参礼在本地传禅的关南道常禅师,并得到了他的印可。后来,道吾和尚又前往德山宣鉴禅师座下,继续参学。在诸方尊宿的钳锤下,道吾和尚道业大进,法味弥著。
  后回襄州关南,开法接众。道吾和尚行为怪异,每次上堂,必戴莲华笠,披襴、执简、击鼓、吹笛,有时口称鲁三郎,唱道“识神不识神,神从空里来,却往空里去”,有时道“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时有僧问道吾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道吾禅师握着竹简,作揖道:“喏!”
  道吾和尚有时手执木剑,横在肩上作舞。有一天,一位僧人问他:“师手中剑甚处得来?”道吾和尚即将木剑掷在地上。那僧便拾起来,重新放在道吾和尚的手中。这时,道吾和尚突然问:“甚处得来?”那僧无言以对。道吾和尚道:“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转语。”那僧还是不知道如何应答。后来道吾和尚自代那僧下一转语--拈剑横肩上,边舞边道:“须恁么始得。”
  道吾和尚与赵州禅师曾有过一段因缘。有一天,赵州禅师前来参访道吾和尚。道吾和尚预知此事,便身穿豹皮裤,手执吉獠棒,坐在三门下,翘起一只脚,等候赵州禅师。赵州禅师一来,他便站起来,高声地唱一声“喏”。赵州禅师道:“小心祗(zhi)候(恭迎、问候)著!”道吾禅师于是又唱一声“喏”走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10#
发表于 2009-11-29 16:28:06 |只看该作者
漳州罗汉和尚悟道因缘
  漳州(今福建漳州)罗汉和尚,关南道常禅师之法嗣,与关南道吾禅师是同门师兄,生平不详。
  初参关南(道常)禅师,罗汉和尚便问:“如何是大道之源?”
  关南禅师没有吭声,却打了罗汉和尚一拳。
  罗汉和尚当下省悟,原来大道之源就在自己当下一念心性中!于是作歌曰: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氈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氈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疑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11-1 07:17 , Processed in 0.1148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